永續學院|洞察觀點|揭密美國「原產地規則」如何秒殺「洗產地」騙術 台灣企業不可不知的合規紅線 (下集)

 

洞察觀點

 

揭密美國「原產地規則」如何秒殺「洗產地」騙術 台灣企業不可不知的合規紅線 (下集)

副研究員王偉鴻  (2025/11/14)    《永續學院編輯室》


【CEO必讀】美國海關全面執法!台商如何從「船務問題」升級為「戰略防禦」

面對美國海關CBP的鐵腕執法,台灣企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合規挑戰。從2020至2024年,我國海關查獲近800起原產地詐欺案件累計罰款近3千萬元,而這僅是冰山一角。原產地合規已不再是報關人員的例行公事,而是需要企業CEO親自坐鎮的戰略級議題,每個決策都可能觸發美國海關CBP的調查雷達。

本文將揭密企業須建立「三層防禦機制」:從成立CEO層級執行監督委員會、進行全面供應鏈地圖製作,到建立5年以上完整文件管理系統。更關鍵的是,企業需理解美國海關的「實質轉型」審查標準:CBP採用「名稱、特性、用途」三層判斷法則,單純組裝操作已不再過關,必須有物理形態的實質改變或高度複雜技術作業。

值得警惕的是,我國政府自今年5月7日起實施YT/NT強制申報新規,將每筆出口交易置於放大鏡下檢視。本文提供「三步驟行動框架」:全面盤點供應鏈、建立數位化文件管理系統、導入AI預警工具,協助企業從被動應對轉為主動防禦。在「兩線戰爭」中立於不敗之地,順利進入美國市場並維持台商的市場競爭力。


企業應對策略 建立「防禦性」合規機制

從「船務部門問題」到「CEO層級戰略」

面對美國海關CBP執法的全面升級,台灣企業必須將「原產地合規」從過去的「船務部門問題」提升至「CEO層級戰略議題」。這意味美國的原產地規則不再只是報關人員或物流部門的責任,而是需要企業最高決策層的直接參與和監督。

舉例來說,若一家台灣電子製造商預計在越南設立新廠,CEO在決策時就必須考慮:新廠的生產流程是否符合「實質轉型」的標準?原材料的採購來源是否能提供完整的文件支持?產品的最終組裝是否涉及足夠的技術含量和價值添加?這些問題的答案,將直接影響企業能否順利進入美國市場,以及是否會面臨CBP的調查和處罰。
 

❤️ 更多精彩內容,註冊立即獲得 ❤️

中美貿易戰原產地規則原產地認定洗產地產地洗白實質轉型企業合規懲罰性關稅美國海關貿易詐欺台灣製造YT/NT規定供應鏈透明度供應鏈合規供應鏈地圖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