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密美國「原產地規則」如何秒殺「洗產地」騙術 台灣企業不可不知的合規紅線 (中集)
副研究員王偉鴻 (2025/11/14) 《永續學院編輯室》

企業老闆必讀!2.5億美元罰單背後的企業生存警訊
您的供應鏈還在「借道第三國」?小心成為美國執法風暴的下一個目標!
今年8月,美國海關查獲史上最大洗產地案件:23家進口商透過東南亞轉運中國床墊逃稅2.5億美元。這不是個案,而是美國川普政府發動「兩線戰爭」的開端:政策面祭出40%轉運懲罰性關稅(禁止減免),執法面成立「貿易詐欺任務小組」,今年前8個月查獲未繳關稅已突破4億美元遠超過去任何一年。
核心警訊:美國海關執法模式已從「補稅」升級為「懲罰」。CBP不再只是事後追稅而是主動出擊:運用AI大數據鎖定異常貿易、實地突襲海外工廠、追查空殼公司網絡。床墊案揭露的典型手法-「中國製造→第三國貼標→美國進口」正是美國海關執法重點。
對台商的致命影響:此案披露多家台灣「工廠」被查獲根本未營運。這意味即使您的合作夥伴提供「合法文件」,仍可能讓您的企業陷入刑事風險。
建議做法:建立「防禦性合規機制」,確保供應鏈每個環節都經得起美國實地查證。這場執法風暴已不是「會不會來」,而是「何時輪到您」的問題。
一場看不見的貿易執法風暴
今年8月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CBP)公布一起震驚業界的案件:23家美國進口商因涉嫌透過東南亞國家洗產地,逃避高達2.5億美元的反傾銷稅。這不僅是CBP執法史上最大規模的單一調查案,更標誌著美國貿易執法進入全新的「高壓時代」。對於長期仰賴跨境供應鏈的台商而言,這場風暴絕非遠在天邊的他國故事,而是近在眼前迫在眉睫的企業生存戰。
根據CBP最新數據,今年前8個月透過《執行與保護法》(EAPA)查獲的未繳關稅已超過4億美元,遠超過去任何一年的執法成果。更值得警惕的是,美國司法部於今年8月成立「貿易詐欺任務小組」,將關稅逃稅列為十大白領犯罪執法優先事項之一。這意味著,美國川普政府不僅在「政策面」提高關稅壁壘,更在「執行面」強化執法力度,形成一場針對產地規避行為的「兩線戰爭」。
❤️ 更多精彩內容,註冊立即獲得 ❤️
中美貿易戰、原產地規則、原產地認定、洗產地、產地洗白、實質轉型、企業合規、懲罰性關稅、美國海關、貿易詐欺、台灣製造、床墊案、YT/NT規定、供應鏈透明度、供應鏈合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