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張報價單開始,讓主權AI加速你的工作流!
副研究員鄧翔靖 (2025/08/07) 《永續學院編輯室》

一張急著交出去的報價單,卡在總務和採購之間,重複確認品項、單價、數字格式……眼看客戶在催,主管卻還沒簽核,Line群組已經被焦急的對話塞爆。
這樣的辦公室場景,台灣每一家中小企業都不陌生。日常的行政與業務作業,雖然不難,卻處處考驗效率與溝通。若這時有個會看文件、懂指令、能幫忙整理格式的「智慧助理」,是不是能省下半天時間,還讓客戶滿意度上升?
這也許不是幻想。現在的生成式AI,確實能做到這些事,甚至做得比人更快、更穩。你還不知道AI能為你做什麼時,這一波浪潮,卻早已攀過科技新創的範圍,正加速的滲透到每一個產業、每一家企業中——尤其是資源緊縮、期待突破的中小企業。
重點摘要
-
AI版圖正由全球化走向在地化,「主權AI」成為核心趨勢——日本強調語言文化本土化,韓國以企業領軍打造國家隊,展現不同模式。
- 台灣聚焦小型語言模型(SLMs),搭配主權AI特性——強調輕量化、可客製、落地部署、無須仰賴外部網路,並完整掌握硬體與資料安全,降低中小企業導入門檻。
- 中小企業是AI落地的關鍵受益者——無論在品管、客服或知識管理,主權AI皆能快速導入並確保資安,企業應即刻啟動小規模試點,逐步擴大應用,搶得轉型先機。
AI從全球化走向在地化:主權AI成為新焦點
AI已是真實影響企業營運與國家競爭力的關鍵!根據麥肯錫2024年底調查,全球有78%的企業至少在一項業務流程中導入AI,較前一年足足提升了23個百分點。這波快速擴展的趨勢,不僅體現在日常應用,如客服機器人、智慧推薦、語音助理等,也逐漸滲透到產業核心決策、製造流程與商業模式重構中。
然而,更值得注意的是,全球AI版圖正在發生轉向——從過去仰賴大型科技公司提供的「通用型大語言模型」,轉向為各國積極打造自己的AI語言模型與數據系統,也就是所謂的「主權AI」。這波轉向的背後,隱含的不只是技術思維,而是一場攸關國家安全、數位主權與經濟韌性的全面布局。
主權AI、小型語言模型、生成式AI、企業數位轉型、中小企業、AI導入、品管自動化、內部知識管理、客製化AI、數位主權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