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美中AI競爭趨勢及對我國之影響
鄭喬仁(台灣經濟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2025/08/08) 《台經月刊第48卷第8期》
觀察近期美國與中國在人工智慧領域的科技競爭,美國透過出口管制,限制先進運算積體電路對中國出口,同時側重防止將先進運算積體電路用於訓練中國的人工智慧模型,顯示美國有意遏制中國的人工智慧發展;中國則透過限制稀土出口,反制美國的科技管制。隨著AI全球市場成為AI產業生存之關鍵,未來美國與中國將著重於全球AI模型市場的市占率。
美中AI科技發展現況與趨勢
根據2025年4月史丹佛以人為本AI研究所(Human-Centere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HAI)發布的「AI指數報告2025」(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dex Report 2025)指出,2024年美國在私人AI領域的投資達1,091億美元,中國只投資93億美元,且美國在2024年推出值得關注的AI模型高達40個,中國則只有15個,然而中國在專利數量則保持全球領先,顯示美國雖然在AI模型與資金挹注領先中國,但是中國也在專利領域占優勢(注1)。隨著AI產業的發展,美國與中國皆發展出完整的AI生態系,其中美國在AI生態系的硬體設備與模型占優勢,中國則積極拓展AI應用領域,故在AI應用領域較具優勢。
(一)美國AI產業生態系在硬體設備與模型具有優勢
大型語言模型與模糊邏輯的適用成為未來AI發展的重要基石,2022年11月30日美國AI產業重要參與者OpenAI對外發布聊天機器人ChatGPT,爾後又於2023年3月推出Chat GPT-4,開啟生成式AI的產業元年,更帶動AI產業蓬勃發展,同時讓AI可以邁向多模態發展,提升AI未來發展與應用潛能(注2)。
除OpenAI外,美國值得注意的AI模型企業還有:Anthropic及XAI(注3)。而專營AI數據標記(Data labeling)的Scale AI、Quadrant Resource及Cogito等也是推動美國AI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礎,提供AI企業訓練模型已標記好的資料;再者,推動美國AI產業發展的硬體設備供應商亦有:提供運算晶片、超級電腦與數據中心的IC設計大廠輝達(NVIDIA)、超微(AMD)及提供AI伺服器的美超微(Supermicro)。
在應用領域部分有應用於AI代理的Globality、Tonkean及FourKites等企業(注4);應用於機器人的Figure AI、Standard Bots等企業;遊戲開發工具提供商Unity Technologies發布的Unity AI開發工具,微軟提供的Muse生成式AI模型開發工具等。
由於AI係可以推動多項技術領域發展的重要促成技術,因此美國官方與民間企業,也十分重視AI產業的發展。如:OpenAI與甲骨文、軟銀等企業合資推動的「星際之門」(Stargate)計畫,預計要在美國建立人工智慧基礎設施,該計畫也受到美國政府注意。因此川普於2025年1月21日對外宣布星際之門計畫,顯示美國政府有意鼓勵美國企業推動AI產業發展(圖1,注5)。
人工智慧、AI、美中AI競爭、美中科技戰、科技管制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