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洞察觀點|韓國電影「好看、賣座、又得獎」,為什麼?

 

洞察觀點

 

韓國電影「好看、賣座、又得獎」,為什麼?

副研究員林金榮  (2025/04/21)    《永續學院編輯室》

前言

1999年,姜帝圭導演的《生死諜變》使韓國本土影片的票房首次超過好萊塢巨片《鐵達尼號》,引發韓國電影的熱潮。後續,除了電影觀眾數目幾何級增長外,韓國電影接連在三大國際電影節和其它國際電影節上獲獎。

《寄生上流》獲得第2020年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獎、最佳外語片獎、最佳原創劇本獎。

《韓國先驅報》報導,文化部 2022 年預算超過 7 兆韓圜,約 60.5 億美元。重金投資成效確實顯著,2017至2021 年,韓流創造 37 兆韓圜收入。

 

韓國的「電影產業」是怎做到的?

一個健康產業鏈的基本條件是消費者願意為這產業鏈所生產出的產品付錢,而且,所付的錢不僅能支付所有的成本,還足夠到整個產業鏈覺得有利可圖,願意繼續投資製作電影!

「製作電影>消費者(回收)>投資>製作電影」 形成一個正循環才是重點

以下從政府作為和產業結構兩個構面,來說明韓國政府如何透過法規調適、政策工具,來「引導資源投入」、「強化電影產業的製作能耐」、「推廣與擴大觀眾群」,來達到此目的!

韓國電影電影振興法政策工具產業鏈內容基金人才培育數位媒體生態系統OTT平台市場推廣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