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洞察觀點|【全方位減碳策略學堂】產業轉型關鍵!碳定價如何影響能源大廠?——台達電子的內部碳定價實踐

 

洞察觀點

 

【全方位減碳策略學堂】產業轉型關鍵!碳定價如何影響能源大廠?——台達電子的內部碳定價實踐

台達電子周志宏永續長  (2025/10/23)    《台經院研究八所、臺灣碳權交易所及臺灣證券交易所》


近年來,全球能源格局與產業鏈正經歷劇烈轉變。極端氣候事件頻傳,使「碳排放有價」成為新常態。對於以電力、製造、能源為基礎的產業而言,轉型已不是選項,而是生存關鍵。面對這股浪潮,台達電子選擇率先行動,導入「內部碳定價」(Internal Carbon Pricing, ICP),把碳排放當成真實的成本,讓每一度電、每一公噸排放都進入企業決策考量。

 

全球碳定價大勢:能源大廠的壓力與機會

全球實施碳稅或排放交易制度已有80個,涵蓋之地區與國家占全球GDP的三分之二。這意味著產業一旦沒有提前準備,就會在成本端承受巨大壓力。以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為例,鋼鐵、水泥、電力等能源密集產業首當其衝,產品進入歐洲市場必須申報碳排放相關資訊,並繳納相應的碳成本。

對能源與電子大廠來說,碳定價的影響更是深遠。它不只是一筆額外稅費,而是驅動企業重新檢視能源結構、加速再生能源布局與製程創新。如果說數位轉型是上一波企業競爭的分水嶺,那麼「碳定價」就是這一波產業轉型的生死線。

 

台達的抉擇:讓碳排放「看得見、算得出、付得起」

台達電子自2014年起便著手導入內部碳定價。最初以「影子價格」方式,假設每噸碳排有對應成本,納入投資評估。2017年,台達將全球統一影子碳價設為每噸50美元,這雖不涉及實際金流,卻讓專案審核開始意識到碳排風險。

真正的突破出現在2021年。台達正式推動「內部碳費」制度,將每噸二氧化碳的價格定為300美元,並以管報紀錄碳費,建立「碳費基金」。這筆基金是驅動創新的資源,用於支持再生電力與能源科技發展、能資源管理、低碳創新與倡議。

台達的碳費制度設計有三個關鍵:

1. 價格夠高,才有驅動力——300 美元遠高於全球平均碳價,足以讓事業單位嚴肅看待。
2. 制度夠嚴謹,才有公信力——碳費納入財務報表,與主管績效掛鉤。
3. 用途夠明確,才有誘因——碳費基金專款專用,確保繳納者能看到實際回饋。
 
❤️ 更多精彩內容,註冊立即閱讀 ❤️

碳治理內部碳定價碳費基金台達電子能源管理再生能源淨零策略企業治理碳排減量永續創新低碳競爭力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