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洞察觀點|SI若不進化到 AI Agent 供應商,可能會倒嗎?!

 

洞察觀點

 

SI若不進化到 AI Agent 供應商,可能會倒嗎?!

副研究員林金榮  (2025/11/24)    《永續學院編輯室》


前言

2025 年是 AI Agent(人工智慧代理人)的應用元年。AI的強大功能,很有可能讓台灣的系統整合 (SI)廠商的營收面臨「崩潰」,在這可能危機下,SI廠該如何應對?

本文提出從 RAG 到 Agentic Workflow 的三階段轉型路徑。探討 SI 業者如何利用產業知識 (Domain Knowledge)打造護城河,從販售人力轉向提供「AI Agent」服務,實現商業模式的破壞式創新。


一、 為何台灣 SI 廠商必須擁抱 AI Agent?

1. 傳統「人天計費」模式的崩解

GitHub Copilot 等 AI 程式碼生成工具的普及,大幅縮短了基礎開發時間。若 SI 仍依賴販售工程師的「工時」獲利,營收規模將因效率提升而被迫大幅縮水。

2. 企業需求從「數位化」轉向「智慧化」

客戶(CIO/CTO)的需求已發生「質變」,客戶不再需要更多讓人操作的軟體,而是需要能像員工一樣工作的 AI Agent。

  • 過去 (System of Record):買一套系統來「紀錄資料」(如 ERP)。
  • 現在 (System of Action):買一套系統來「執行任務」。

SI 的角色必須從「整合各種軟體系統」進化為能提供「客製化AI Agent」的廠商,此AI Agent能協助完成客戶的工作。

 

二、 從 SI 到 AI Agent 廠的三階段演進

SI 廠商的轉型無法一蹴可幾,需依照技術深度與客戶需求,需經歷以下三個階段:

階段 1:資料清洗與建構

  • 核心技術:RAG(檢索增強生成)、向量資料庫(Vector DB)。
  • 轉型重點:解決企業內部的「資訊孤島」,SI 協助客戶清洗非結構化數據(例:PDF、word、影音),建立企業大腦。
  • 目標:讓員工透過自然語言檢索資訊,實現「與數據對話」,提升資訊獲取效率。

系統整合AI Agent數位勞動力RAG商業模式轉型台灣產業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