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率真的跟你有關—1997的亞洲金融風暴
副研究員林金榮 (2025/07/28) 《永續學院編輯室》

前言
貨幣政策怎影響一國的經濟及個人?「渡邊太太」是一個特例,但對於一般人,若沒接觸過匯率或外幣,更是不太容易想像!本文將透過亞洲金融風暴來概述匯率是如何影響經濟發展及個人生活與就業。
亞洲金融風暴(Asian Financial Crisis)發生於1997年,主要影響東南亞及東亞地區。危機的起點是泰國,當時泰國因資本流入過度、房地產泡沫膨脹,與美元掛鉤的泰幣也因此漲價,但這情況讓泰國的出口陷入困難。
最後,為了解決泡沫,泰銖貶值了!這一決策,在泰的外國投資者,泰銖資產必須轉換成美金,離開泰國。此舉導致資金迅速撤離,引發經濟危機!相同情況包括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南韓等國。
隨著危機擴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介入,提供援助方案,但要求受援國進行財政緊縮、結構改革,導致經濟進一步衰退。南韓、印尼等國經濟大幅萎縮,企業倒閉、失業率上升,社會動盪加劇。
這場金融風暴不僅影響亞洲,也波及全球市場,促使各國加強金融監管,並重新評估資本流動與貨幣政策的穩定性。
泰國
泰國是亞洲金融風暴的起點,1997年7月2日,泰國政府宣布放棄固定匯率制度,改採浮動匯率,導致泰銖迅速貶值,並引發市場恐慌。
主要成因
1.短期外債過高:泰國企業和銀行大量借入外資,形成高額短期債務,當資金撤離時,無法償還。
2.房地產泡沫:泰國房市過度膨脹,開發商無力償還債務,導致市場信心崩潰。
3.固定匯率制度:泰國長期維持泰銖與美元掛鉤,但當美元升值時,泰國出口競爭力下降,資金開始外流。
4.投機行為:國際投資者發現泰國經濟脆弱,開始拋售泰銖,加劇貨幣貶值。
影響
1.泰銖貶值:泰銖兌美元匯率從1997年初的1美元=25泰銖,暴跌至1美元=40泰銖。
2.企業倒閉:許多泰國企業因無法償還外債而破產,銀行業也受到嚴重衝擊。
3.失業率上升:經濟衰退導致大量失業,社會動盪加劇。
4.波及亞洲國家:印尼、馬來西亞、南韓等國貨幣也遭到拋售,金融風暴擴散。
應對措施
泰國政府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求援,接受170億美元的援助計畫,但需進行財政緊縮、銀行改革等措施。這些政策在短期內加劇經濟衰退,但長期來看,促使泰國金融體系更加穩健。
亞洲金融風暴、匯率制度、資本外流、IMF援助、財政緊縮、南韓財閥、馬來西亞資本管制、泰銖貶值、外債風險、金融監管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