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洞察觀點|日本「昭和幻夢 2」:還債與回歸實業的復興

 

洞察觀點

 

日本「昭和幻夢 2」:還債與回歸實業的復興

副研究員林金榮  (2025/04/29)    《永續學院編輯室》


 

泡沫後的狀況及衍生問題

日本經濟在經歷泡沫經濟破滅後,遭受了長期而深遠的影響,通常被稱為「失落的十年」(其實更長)。以下是幾個主要的影響:

1. 資產價格崩盤、財富縮水

  • 房地產和股市暴跌:泡沫破裂導致房地產和股票價格大幅下跌,許多人的資產大幅縮水。日經平均指數從1989年12月29日的歷史新高38957.44點跌至1992年的約一萬五千點。房地產價格也持續下跌,商業不動產價格跌幅尤為嚴重。


2. 金融體系的不良債權

  • 銀行壞帳:泡沫時期的過度放貸,特別是對房地產的貸款,在資產價格下跌後變成大量不良債權。銀行體系面臨嚴重的信用風險。
  • 金融機構倒閉與重組:一些金融機構因無法處理巨額壞帳而倒閉,政府不得不投入大量公共資金進行救助和金融體系重組,以避免系統性風險。
  • 信貸緊縮: 銀行為了清理不良債權和避免風險,變得不願放貸,導致企業難以獲得資金,進一步抑制了經濟活動。


3. 企業投資意願下降

  • 還債是重點: 泡沫時期的過度擴張和借貸,在資產價格下跌後,資產負債表嚴重惡化。企業的首要目標變成了償還債務,而不是積極投資或擴張業務
  • 投資是其次:在對經濟前景缺乏信心及償還債務的壓力下,企業不願進行新的資本投資,阻礙了生產力的提高和經濟的復甦。


4. 消費需求疲軟

  • 就業不穩定:經濟長期低迷導致企業裁員和非正式就業增加,進一步影響了消費者的收入和支出能力。
  • 消費者信心下降:工作都可能不保的情況下,消費者偏好存錢,而非消費。


5. 長期經濟停滯與通縮壓力

  • 通縮風險: 物價持續下跌的通縮壓力困擾日本經濟多年,企業利潤下降,消費者更傾向於等待降價,形成惡性循環,進一步抑制經濟活動
  • 「失落的十年」:1990年代是日本經濟長期停滯的開始(因消費者都省點用),經濟成長緩慢甚至出現負成長。


6. 產業結構調整緩慢

  • 錯失結構性改革時機:泡沫破滅後,日本政府的政策重點主要放在刺激需求和解決金融體系危機上,而非推動進入新興產業或提高生產力......,因此延緩了經濟的轉型。
  • 「殭屍企業」問題: 政府和銀行為了避免大規模失業和企業倒閉,對一些經營不善但有政治關係的企業提供持續的財務支持,使得這些「殭屍企業」佔用了資源,阻礙了新興產業的發展。


7. 嚴重的人口結構問題

  • 雖然「人口老齡化」和「少子化」是日本長期存在的問題,但泡沫破滅後的經濟停滯進一步加劇了這些問題對經濟的負面影響,例如「少子化」讓勞動力減少、「人口老齡化」讓社會保障負擔加重。

泡沫經濟失落的十年不良債權量化寬鬆零利率通縮壓力殭屍企業財政刺激結構性改革安倍經濟學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