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知道您公司的ESG進展嗎!?
台經院林欣吾副院長 (2024/07/23) 《永續學院編輯室》
ESG這兩年成了顯學,特別在上市櫃公司發布永續報告書成為必要條件,氣候變遷法納入碳費的要求,政府大力推廣減碳及ESG的重要。不過,在這段期間,許多參與協助政府推動減碳及ESG的服務業者,還是反應中小企業業者只感受到成本提升,同時也不清楚自己已執行的進展,到底落在哪裡!?對於中小企業所提的這兩個議題,台經院設置了「永續學院 (vos.tier.org.tw)」提供有助於中小企業永續經營的知識與作法,並開發了一套TEST量表,為中小企業提供解答!以下簡單摘要出台經院的研究成果。
確實,企業進行減碳及推動ESG確實會提升企業的經營成本,但是在全球各地氣候變遷所造成問題或災害日益頻繁與顯著,許多國際組織及國家日益重視的情形下,減碳及ESG已經開始成為全球各個地區市場所期待的基本要件。亦即,逐漸地,如果企業沒有做好碳排管理、沒法提出落實ESG的相關證明,未來將會逐漸被排除在供應鏈之外,在出口到歐盟.美國時將會負擔較高的進口稅(如歐盟CBAM,美國CCA等)、在取得資金時將可能被要求更高的利息成本,同時可以預期的將會有日益增多的顧客傾向選擇低碳排及有良好ESG的產品服務。沒有提供低碳及ESG的企業,將日益不容易在全球各地市場上生存。
當然,企業也會說:台灣碳費還沒課徵、碳進口稅還沒輪到我們產業、銀行授信時ESG也還沒有成為信用評等的指標評估因子,不會影響融資利率......為什麼需要現在投入這些成本!?這些觀察,按目前的實際進展確實也沒錯,只是企業要節能、減碳及推動ESG都並不是投入後,立即就會產出合理或理想的成果,它們都需要一段學習期間,需要衡量與分析找到標的,才能精準投入,同時也需要形成企業內的文化,改變員工的工作流程,才可能會逐步的發酵。
反而,綜合最近與業者的討論,提早開始推動ESG的業者,反而會有些帶來「先進者」優勢。首先,在氣候變遷的議題下,有些情境其實非常需要新的解方,例如對於經常發生乾旱的地區,它們的作物、肥料,甚至於土質,都需要給予調理;又如,下雨的時間與地區的不均,對於建材、道路材料及工法,可能也都需要一些新的調整。當然,如果從減碳及固碳的方向切入,人們生活中所需的家具、廚具等日常用品,或者是各項需要IC進行控制用電的設備等等,也都會有調整材料配方及重新設計的需要。對於這些發展方向與機會,都需要投入資源進行研發創新。先投入的企業,將有機會提前掌握到未來即將要發生的大幅成長商機。
另外,全球對低碳及重視ESG的趨勢,其實受到聯合國的倡議息息相關;早在2004年,就有S&P Global,FTSE Russell's,及MSCI國際知名的基金,特別設置ESG國際投資評比;在這些評比出現後,隨著機構型投資者逐漸的順應這些趨勢,到了最近幾年,已經開始普遍地帶動全球主要品牌業者對於ESG的重視,相應的就帶動了品牌業者對上游供應鏈的要求,品牌業者們除不願所委託的供應鏈業者出現任何侵犯人權、浪費資源議題,近年更拉高自我要求,參與類似RE100的認證,自我要求在2050年前達到100%綠電的目標,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實現企業社會責任。就在更多的國際品牌業者朝這樣的目標方向努力時,就為長期參與國際品牌供應鏈的台灣中小企業帶來先期的機會。
那麼老闆您知道您目前的ESG進展嗎?台經院研究團隊以台灣現況與產業特性出發,選擇主要參考FTSE Russell's所建立的ESG評比指標,建立一套可以協助台灣中小企業自我評估ESG發展階段的TEST量表(TIER ESG Self-assessment Tool, TEST),量表係以5分為滿分為基準,並以導入或理解程度區分出等級;在2023年年底以嚴謹的抽樣方法,特別是按產業別及規模別進行分層抽樣,針對台灣中小製造業業者進行調查,這調查結果可呈現出台灣目前中小製造業業者推動ESG發展階段分佈情形。這項自評工具,目前在台經院「永續學院」網站開放給台灣中小企業業者免費自評,各家業者的自評結果可以對照抽樣調查結果,呈現出業者自身對應所在行業在ESG總分、環境、社會及治理等三個面向上的位置。
台經院研製TEST量表(TIER ESG Self-assessment Tool, TEST),提供企業評估ESG執行情形,並進一步了解與其他企業推動ESG的相對位置
在2023年的抽樣調查結果發現,我國中小型製造業者,對於 ESG 認知與發展程度仍低,多停留在瞭解與認識階段,實際投入 ESG 行動者極少,展開實際行動的業者大約為8%;整體調查的平均總分為1.92,相對於滿分5 分,相對偏低,同時落在 1-2 分之間家數最多(47%),其次是落在 2-3 分(36%);社會面的平均分數稍高,為2.17,再來是治理面,為2.0,環境面則還需要相當的努力,為1.6。
在採取行動的業者中,環境面的努力,主要在能源管理措施的投入,佔45.5%,投入在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的比重稍低,佔18.7%;在社會面,主要在降低離職率及培訓員工方面,這兩個面向比重分別為75.6%及62.5%;在治理面,主要是經營決策團隊已將風險管理及導入風險險管理的專業,這比重分別為75.0%及67.2%。
最後,從產業別及規模別角度觀察,與國際供應鏈連結度高的產業,如電子、化學及汽車等表現稍佳,平均分數大約在2.2附近,但相對滿分5分來看,依然偏低;整體觀察,企業規模越大, ESG 綜合分數越高,這應該是規模影響了業者投入資源的能力。
綜合以上台經院研究團隊的研究,大致可以歸納出對台灣企業的兩個決策意義:一是節能減碳及ESG的全球市場大趨勢已定,及早有系統的規劃投入,除可及早掌握市場先機外,還能夠藉著學習效果避免「溫水煮青蛙」的結局;二是可藉著台經院永續學院(vos.tier.org.tw)的TEST量表,自我評估一下相對台灣中小企業推動ESG的進展位置,作為進一步規劃重點作法的參考。
延伸閱讀:
綠色戰士:森林與竹林的固碳奇蹟
企業啟動碳足跡調查前的四個考慮
公民與科技造就典範城市——哥本哈根的綠色奇蹟
綠色金融生態系形成 中小企業應善加利用
自評工具:永續學院ESG自評工具
ESG、中小企業、自評工具、TEST、氣候變遷、CBAM、綠色供應鏈、減碳、碳費、固碳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