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赫爾到川普:自由貿易的黃金航道與風暴邊界
副研究員鄧翔靖 (2025/04/07) 《永續學院編輯室》

貿易替代戰爭 和平願景的開端
在戰火方熄的1940年代中葉,美國國務卿柯德爾(Cordell Hull)立下一個和平的願景,他認為:「若貨物不跨越邊界,軍隊就會。(If goods don't cross borders, soldiers will.)」二戰後,世界秩序初生之際,他與多國代表奔走協商,催生了1947年《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ATT),種下世界長期和平的種子。這顆種子隨著時間茁壯成森林,讓曾彼此爭戰的國家,學會以貿易替代對抗。
WTO誕生 世界工廠的契機
這場合作在1986年進入新篇章。烏拉圭回合談判歷時近十年,由歐洲代表帕斯卡爾與美國代表卡拉引領協商,奔波於多哈、日內瓦與布魯塞爾多地,終於在1995年迎來世界貿易組織(WTO)的誕生。那不只是一紙條約,更是對發展中國家敞開一扇大門。尤其是中國,在2001年正式加入WTO後,接軌全球市場,資金與訂單如洪水般湧入。從東莞工廠的車縫機聲,到上海港口的貨輪鳴笛,WTO為中國成為世界工廠帶來絕佳的機會。
織布機式的繁榮 全球供應鏈黃金年代
全球供應鏈如同交錯的織布機,從歐洲的設計室、亞洲的生產線到美洲的消費市場,每一個齒輪精密咬合。自由貿易讓新興國家脫貧、讓技術與資本高效率配置,也讓中小企業能跨越國界,參與全球經濟脈動。儘管1999年西雅圖WTO部長會議爆發反全球化示威,揭示自由貿易帶來的不平衡與環境衝擊,但整體而言,這套體系成為冷戰後世界安定與繁榮的重要支柱。但另一方面,中國世界工廠的崛起也種下了後續美中貿易戰的根源。

製資料來源:WTO,圖表:永續學院編輯室
貿易裂縫 美中對抗與地緣風險升溫
然而,風暴的腳步在2018年悄然來臨。美國總統川普以「讓美國再偉大」為號召,對中國商品大舉加徵關稅,揭開美中貿易戰序幕。關稅壁壘如一道道牆,迅速拉高了供應鏈成本,也重塑了全球企業的風險認知。接踵而至的COVID-19疫情與俄烏戰爭,使「供應鏈韌性」、「經濟安全」取代「效率最大化」,成為各國新戰略。多邊自由貿易的黃金年代就此翻篇,取而代之的是區域協定如CPTPP、RCEP的興起,以及「友岸外包」、「近岸生產」的浪潮。
自由貿易、美中貿易戰、供應鏈韌性、關稅壁壘、區域協定、經濟安全、貿易保護主義、WTO、CPTPP、友岸外包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