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都沒普及,6G在急什麼?
副研究員鄧翔靖 (2025/10/02) 《永續學院編輯室》

世代交替的拐點
全球行動通訊正站在 4G 與 5G 交會的關鍵時刻。截至 2025 年第二季,全球 5G 用戶已達 26 億人,但仍落後於 4G 的 48 億龐大人口。依據產業預測,5G 要到 2027 年才會超越 4G,成為主流世代。換句話說,從 2019 年 5G 首度商用到正式超車,總共歷經了八年時間。這個跨度清楚顯示,世代交替並非一蹴可幾,而是一場長跑。台灣通訊演進的情況大致呈現相同軌跡,截至 2023 年底,國內行動用戶近 3,000 萬,其中 4G 占了七成以上,5G 用戶僅佔三成弱。雖然 5G 用戶持續增加,但成長速度比起當年 4G 的迅猛普及,明顯的緩慢許多。
綜觀全球行動通信的發展,各國電信業者正逐步關閉3G網路以釋放頻譜資源,並專注於提升和維護 4G 和 5G 網路。全球 5G 連接數量在 2022 年年底已超過 10 億,並在 2023 年年底增加到 16 億,預計至 2030 年將增加至 55 億,屆時超過半數的行動連線將使用 5G 技術,引領 5G 成為主流的連網技術,不僅推動通信技術的進步,亦促進數位經濟的成長。
重點摘要
-
應用才是世代交替的引爆點 4G 因影音與智慧手機而普及,5G 若缺乏同等級的「殺手級應用」,就難以快速跨越臨界點。技術進步只有轉化為日常需求,才有真正的市場力量。
- B2B才是5G的真正戰場 消費市場動能不足,企業專網、網路切片與固定無線寬頻(FWA)反而展現新契機。醫療、製造、交通等垂直產業,正是推動 5G 真正落地的舞台。
- 6G佈局需要快與穩的拿捏 6G 正在逼近,但並非所有產業都需要搶先進場。軍工、航太與關鍵基礎設施必須超前部署,其他產業則應審慎觀望,等待應用成熟後精準投入。
為何 5G 普及受阻
相比 4G,5G 缺乏能立即推動大眾升級的「殺手級應用」。4G 成功的原因,在於智慧型手機與影音串流帶動了全民剛需:人們需要隨時上網、即時觀看影片,才促成了行動網路的快速普及。反觀 5G,雖然在速度、延遲與連線規模上有顯著提升,但這些優勢多半集中在工業物聯網、遠距醫療等專業場景,對一般消費者而言,升級的迫切性不足。智慧車與自駕車原被期待成為推手,但由於電動車普及速度放緩,加上智慧交通基礎建設仍不完備,這部分需求尚未全面釋放。另一方面,5G 基地台需要更高密度與更多能耗,導致投資回收期延長,讓電信業者的推動力道受到抑制。
❤️ 更多精彩內容,註冊立即閱讀 ❤️
5G、B2B專網、網路切片、固定無線寬頻、智慧交通、電動車連線、頻段重耕、6G、數位孿生、低軌衛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