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G不再遙遠:AI點燃通訊革命,帶動產業新未來
副研究員鄧翔靖 (2025/07/25) 《永續學院編輯室》

5G應用仍在深化階段,下一代通訊技術6G卻已悄悄啟動新一輪競逐。2023年,國際電信聯盟(ITU)提出IMT-2030架構,描繪出未來世界的六大通訊情境,涵蓋陸海空網路、沉浸式體驗、智慧機器、AI原生網路與感測融合,意味著行動通訊將邁入萬物連結、智慧滲透的時代。
這場變革不只是技術進化,更將重構產業邏輯。也許我們應該問的不是「6G什麼時候來?」,而是「我們要如何參與?」對於許多正在尋求轉型突破的企業來說,這可能正是一次為自身定錨的時機點。
重點摘要
- 6G將突破連線限制,打造陸海空全覆蓋的網路平台——結合低軌衛星與邊緣運算,讓農業、物流、製造等場域轉化為「智慧平台」,真正實現萬物連結。
- AI與沉浸式技術將全面落地——6G帶來極低延遲與高頻寬,推動邊緣智慧普及、中小企業可模組化導入AI,沉浸式應用則擴展至教育、醫療與工程訓練。
- 台灣已投入6G前瞻研究,中小企業大有可為——政府與電信業者正推動基礎建設,但應用落地亟需中小企業扮演場域提供者與創新實踐者,提前思考布局就是關鍵。

從5G未竟之路,看見6G的必然
回顧5G推動歷程,從2020年正式商轉迄今已有五年,但台灣目前的普及率僅約46%。一方面,由於消費者端缺乏立即可見的升級誘因,另一方面,毫米波基地台布建成本高昂,且應用場域偏重在企業端,使得整體普及速度不如預期。
然而,這也意味著——我們對未來連線品質的需求,遠遠未被滿足。資料回傳更即時、裝置連接更密集、演算反應更智慧,是許多垂直產業渴望的資通訊新能耐,而6G正好對準這樣的需要。
當前許多企業、學研單位都已啟動6G前期試驗,這波技術轉折點,預期將是應用端創新者嶄露頭角的最佳時刻。
6G通訊、邊緣智慧、低軌衛星、沉浸式體驗、AI應用、智慧農業、數位轉型、精緻農業、產業升級、場域平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