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洞察觀點|人才、資金、市場,動動手指一鍵到手!

 

洞察觀點

 

人才、資金、市場,動動手指一鍵到手!

副研究員鄧翔靖  (2025/06/25)    《永續學院編輯室》



創業說穿了,比的就是人才、資金、市場。說起來平平無奇,但每一項都是擊倒創業夢想的巨獸。人人都說,創業五年存活率不到兩成,要能長成像台積電一樣的世界級領導者企業,恐怕又是萬中、或許是百萬中也沒有一家。台灣再出一家百年一遇的神企業,也許只是癡人說夢而已!

小企業、大夢想:從人才到資金,三大痛點一次破解
創業不只是夢想,更是一場資源與時間的拉鋸戰。對台灣上萬家新創企業來說,最棘手的難題無外乎三個字:「人、錢、路」。有技術沒人、有點子沒資金、有產品卻找不到市場,這些問題正是阻礙下一個「護國神山」誕生的關鍵。
事實上,台灣新創發展政策並非從零起步。早從1950年代起,從紡織、製鞋到半導體,政府就一路扮演產業推手的角色。台積電、新竹科學園區的成功並非偶然,而是制度、資本、人才長年積累的成果。如今,台灣要打造的不再是一座高山,而是一整片綿延的「創新群山」,支撐下一個產業黃金期。

 

有技術沒人、有點子沒資金、有產品卻找不到市場是新創成功的高牆

人才篇|從上課到上線:台灣的人才培育地圖
新創團隊常見的困境之一,是「人不夠用、用對人更難」。統計顯示,台灣新創以1至5人為主力編制,其中大量仰賴兼職與外包彈性補位。最吃緊的兩種人力?一是研發人才,二是業務開發。
政府為此祭出多元政策,從基礎培訓到吸引跨國人才,力求打造全方位創業人才鏈:
  • 「Taiwan Tech Arena」串接國內外加速器,提供新創技術、市場、管理三合一培訓。
  • 「FITI激勵計畫」從學生階段就培養創業動能。
  • 「創業家簽證」與「就業金卡」降低國際人才來台門檻,截至2024年底已有超過12,000人次核發金卡,近900位創業家取得合法簽證。
  • 「中小企業網路大學校」與「新創圓夢網」則提供線上與一對一諮詢,降低入門門檻。
 

 
但問題也不小,輔導資源雖多,卻難解人才不對位。不是人人都適合當創業CEO,人格測試分析(MBTI)顯示,多數研發人員屬於內向型,若被迫學習陌生的業務開發與募資技巧,反而打擊效能。政策可以從「補課」轉向「補位」,加強人才媒合與角色分工,讓對的人做對的事。

創業痛點人才媒合國發基金Taiwan Tech Arena新創補助天使投資創業家簽證海外拓展政策延續創新群山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