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中國經濟】匯率機制改革和匯率趨勢——中國2006年金融情勢回顧和展望

 

台經月刊

 

【中國經濟】匯率機制改革和匯率趨勢——中國2006年金融情勢回顧和展望

張明海(作者為上海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2006/11/13)    《台經月刊第29卷第11期》

匯率機制和改革方向

20057月中國開始實行參考一籃子貨幣、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已經從當時8.3元升值7.9以下的水準,累積升4.8%,但是市場對人民幣仍然保持著繼續升值的預期。我們觀察海10NDF市場,其所預示的一年期匯率7.65左右,比中國基本上是根據利率平價理論套算的同期遠期匯(7.70)多承擔500點敞開風險,表明市場的升值預期並沒有衰退。基本面上,雖然有跡象表明資本流入已經有所遏制,經常帳戶繼續分別保持每150億,9月底外匯儲備達9,879億美元,成為最大外匯儲備國家。

值得重視的是,市場上的升值及其預期過程的背景是,一年以來出檯的關於外匯和匯率的眾多改革措施,包括:

(一)外寬出嚴

提高居民經常項目下限額5,000~8,000美元20058月);開放居民和企業委託機構向外投資,開放銀行等機構境外理財投資,取消對外投資購匯限制,放寬服務貿易對外付款限制200648月);出檯境外機構和個人境內購房和購併中國企業的法規20067月)。

(二藏匯於

境內機構經常專案外匯收入保留比例50~80%20058月);免稅商品可用人民幣標價結算20064月);配合銀行結售匯頭寸綜合管理,在採取權責發生制原則同時,提高頭寸限額20059066月)。

(三)市場制度

放寬合格非銀行機構參與銀行間市場的遠期業務,放寬銀行從事即期和遠期外匯交易20058月);擴大非美元貨幣交易價浮動幅度20059月);銀行間外匯市場引入做市商制度,實行詢價交易,並延長交易時200619月)。

上述政策措施雖然在短期內不可能根本扭轉升值的預期,但是為形成符合經常和資本狀況的匯率機制構建了制度性基礎,同時也預示了下一步匯率改革的方向。

人民幣升值匯率機制金融改革外匯儲備資本流入經濟調控資本項目外匯市場匯率預期外匯避險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