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二氧化碳減量議題對我國發電部門之衝擊與因應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二氧化碳減量議題對我國發電部門之衝擊與因應

李嘉芳  (2005/08/05)    《台經月刊第28卷第8期》

京都議定書生效,我國未來可能面臨減量壓力

為了因應氣候變遷,抑制溫室氣體的排放,聯合國1992年地球高峰會,通過「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對「人為溫室氣體」排放做出全球性管制的宣示。為落實溫室氣體排放管制工作199712月於日本京都舉行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三次締約國大(COP3),通過具有約束效力的京都議定書,以規範工業國家未來之溫室氣體減量責任。

京都議定書已20052月正式生效,我國雖非附件一(1)國家,在第一階段尚無立即減量之壓力,但我國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占全球總排放量1%,名列全球22位,很可能被列入下一波要求減量的目標國家;再者,溫室氣體雖包括六種氣體,但是二氧化碳卻占台灣溫室氣體排放總75%以上,這也是二氧化碳被列入減量重點之原因。就消極面而言,若不採行二氧化碳減量措施,我國恐將可能遭受貿易抵制,損及國家利益;另以積極面而言,我國身為地球村之一員,自應善盡世界公民之責任,共同為維護地球之永續發展而努力。

 

全國能源會議擬定能源政策與能源結構發展方向

6月分甫召開之全國能源會議,針對京都議定書生效後之情勢進行熱烈討論,並規劃我國二氧化碳減量目標。依據全國能源會議具體結論中規劃之能源部門減量估計,2015年二氧化碳可較基準情境BAUBusiness as usual,即政府並未實施任何減量措施)減3,800萬公噸2020年二氧化碳可減5,868萬公噸,而2025年則可減7,841萬公噸。

除了擬定初步之減量目標外,全國能源會議亦針對能源部門研訂推動減量之政策工具,包含推廣無碳之再生能源,以及低碳(天然氣)之潔淨能源使用、核電廠不提前除役、提高能源效率、追求能源價格合理化、推廣汽電共生系統、二氧化碳排放交易制度及課徵碳稅之導入等。

在能源結構規劃方向部分,未來石油配比將下降,而煤炭配比則隨著核能運用相對調整,天然氣與再生能源配比增加,核能配比在核四廠依計畫進行,核一、二、三廠正常營運下,隨能源總使用量變化而變動。2020年,我國煤、油、天然氣、核能、再生能源之配比分別40~42%30~32%14~18%7%4~6%2025年煤、油、天然氣、核能、再生能源之配比分別41~45%30~31%16~19%4%5~7%。由此可知,未來煤炭仍將是我國最主要之能源供應來源。

二氧化碳減量發電部門京都議定書合理電價結構能源配比燃煤發電潔淨能源發電效率再生能源政策工具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