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變.辨.辯】閒置軍事設施BOT案例分析——以馬祖「勝利山莊」及「懷道樓」為例
吳政勳、許素鳳 (2008/05/05) 《台經月刊第31卷第5期》
案例背景簡介
馬祖人口總數約為9,000人,其中人口密度較高者為南竿島約超過4,000人。馬祖地區的觀光遊憩資源非常豐富,計可區分為自然資源、人文資源、戰地資源、產業資源等。馬祖擁有19座大小島嶼,南竿、北竿、東引和莒光等主要島嶼各具資源特色,也是旅客安排馬祖遊主要走訪路線。民國88年馬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成立,與連江縣政府聯手推動觀光,四鄉五島加上30多處島礁,這一串撒落台灣海峽上的貝殼,正開始吸引國人旅遊注目焦點。
『勝利山莊』(位於馬祖清水村坑道內)是一座全世界少有在坑道鑿穿花崗岩的坑道旅館與餐廳,是昔日將領視察馬祖的住宿據點。整個工程於68年開始開挖,經過兩年於70年完工,之後為提供軍方人員到馬祖之住宿及駐軍馬祖之官兵聯誼,故規劃住宿及餐飲之功能,且僅提供軍方人員使用。96年擴大住宿申請,開放軍眷人員申請。
『懷道樓』(位於馬祖南竿鄉塘岐村)為提供軍方人員至南竿洽公住宿及聯誼之用,但北竿機場國軍聯誼社設立後,懷道樓使用需求日漸減少,因此目前已關閉成為閒置狀態。
課題探討與建議對策
原作為軍事設施之『勝利山莊』與『懷道樓』,在軍事用途消失成為閒置設施之後,希望結合馬祖戰地風光與自然景觀,以具有市場競爭之定位,符合民間需求,引進民間參與,活化軍用閒置設施,為馬祖增添更多吸引力,然而目前仍面臨若干課題有待解決,本文歸納為六大課題逐一分析並提出對策如下:
(一)課題1—交通不便,影響旅客意願
由於馬祖為離島,對外聯絡以航空為主,然受限於北竿及南竿機場的地形及馬祖氣候影響,導致航空班機不穩定,影響運量,直接影響外來旅客造訪馬祖之意願,形成馬祖發展觀光最大之阻力。
建議對策:為解決航空班次不足問題,提高民間廠商參與誘因,因此對於擴建馬祖航空機場,地方與中央應共思解決馬祖航班不足或是氣候影響的問題。
(二)課題2—建築法規限制,影響發展
馬祖自83年北竿機場開航以來,地區各鄉鎮就陸續投資興建或改建為旅館,但礙於法律限制,這些旅館常面臨使用執照無法取得或興建地點不符合計畫使用分區規定,導致馬祖整體觀光業服務品質無法提升。
建議對策:為解決興建等法規問題,以提高馬祖旅館住宿品質,建議邀集相關觀光旅遊業者及中央、縣府人員,就相關窒礙難行問題進討論,並提出具體解決方法。
(三)課題3— 軍方管制仍多,不夠開放
世界各國在經歷全球化與低價大量生產化的衝擊後,開始反過頭來藉由精緻化與塑造使用者的文化認同感,以帶動產業升級提升產品獲利率,這種將產業與文化結合,將「產業文化化、文化產業化」的方法,就是所謂的文化創意產業。而這樣的模式也是目前世界各國在不同產業間極力推動的模式,也是結合整體行銷與建立品牌的重要且可行的方法,因此如何將住民文化產業化便成為重要課題。
建議對策:軍方管轄地解放應與馬祖觀光景點合一以利對外行銷,馬祖是我國坑道最密集的縣市,且50%以上觀光資源仍為軍方管轄,因此未來將戰地風光及特定景點,納入馬祖整體觀光政策進行規劃,將觀光產業的內涵澈底與馬祖過去歷史、國防的重要角色結合,引入文化與產業融合成為地區特色,將是全體產業之發展方向。
BOT、閒置軍事設施、馬祖觀光、戰地文化、民間參與、政府補助、軍方管制、土地使用、財務可行性、法規限制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