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我國老人住宅產業發展策略與挑戰
曾怡禎 (2005/10/05) 《台經月刊第28卷第10期》
安養議題理應獲得重視
高齡化社會是民國八○年代的產物,也是形塑21世紀消費與生產面貌的主導力量。在我國人口結構由青壯之燈籠型態轉變為成熟之金鐘型態的進程中,不惟老年人口規模成長快速,老年人的消費力也不容忽視。由於三、四年級世代對商品的需求多元化、精緻化,社會各界對於銀髮產業商機咸引頸企盼。在諸多銀髮產業的連續光譜中,老人養護問題是最受矚目的,但養護問題卻還不能算是立即性的,可能也不算是影響廣大的,老人安養的問題出現先於養護,安養得宜可以縮短養護期間,因此,安養議題的優先性理應獲得重視。
由於長者家居時間拉長(繭居),居家條件對安老品質產生重大影響,如何發展適合我國文化民情的老人住宅產業,是本文探討宗旨。全文分為六段,首段為前言,接下分別探索老人住宅產業界說、產業發展情勢、產業未來演化、策略意涵與課題,最後為本文結語。
老人住宅產業界說
「老人住宅」在狹義方面指:依老人福利法規定而於民國93年初施行之「老人住宅基本設施及設備規劃設計規範」所興建,供年滿60歲且生活可以自理的老人居住使用,同住配偶不得低於50歲。在廣義方面為:舉凡提供年滿60歲具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在房地租、家具及家庭設備、家事管理及服務等消費之相關產品或服務。由於研究旨趣,本文之「老人住宅」採廣義說法。此外,「產業」指一群經濟主體,包括營利事業(私部門)、各級政府(公部門)和非營利組織(第三部門),他們生產的產品或勞務,相互間具有很大的替代性。
從生產層面來看,老人住宅概可分為製造和服務二大項
1.製造方面
主要有開發,以及建造各式投合60歲具生活自理能力老人之需求的住宅型態;為符合老人身體機能而重新翻修居家生活空間和設施;防火、防滑等追求安全、舒適之機能性建材;能夠減少居家脆弱感的智慧型安全防護和通報設施;及能與環境調和的外部空間改善等項目。
老人住宅、高齡化社會、銀髮產業、家庭養老、逆向抵押貸款、產業化發展、社群效應、老人消費力、安養議題、住宅物業管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