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變.辨.辯】巴西政經發展現況與未來經濟成長之挑戰
余慕薌 (2011/11/07) 《台經月刊第34卷第11期》
巴西新總統羅瑟芙上台後之新政
(一)聯合政府經濟改革幅度縮小
2011年元月正式就任巴西總統的迪爾瑪.羅瑟芙(Dilma Vana Rousseff)女士,其所組成中間偏左聯合政府在國會中享有比前任總統魯拉(Lula da Silva)時代更多的席次,該情況雖有助羅瑟芙通過一些較次要的稅制改革,例如:2011年4月成功地在國會中通過小幅調高最低工資案,以及小幅減緩資本利得稅。然而,在經過多年來國民生產毛額(GDP)和人均收入快速成長後,這個難以掌控的多黨派聯合政府,惟恐在經濟穩定之際大行改革將引發不安(注1),再加上政府支出節節攀升,通膨問題持續升高以及全球經濟隱憂,國會對於必須耗費很多力氣的結構性改革興趣缺缺。因此,對於羅瑟芙而言,若要冒著政治風險大幅進行改革實非明智之舉(注2)。
羅瑟芙總統雖擁有相當大的權利,但其領袖魅力仍難以與前任總統魯拉相比,她努力為自己營造一個稱職管理者的形象,並致力於逐步改善中下階層勞工最在意的社會經濟議題,以期獲得支持。若干投資人和企業界引頸期盼的大幅經濟改革也因此遭到推遲,其競選時承諾的改革規模已大幅縮水(注3)。
巴西目前備受關注的經改項目,除了簡化繁冗的課稅制度,改革油田使用結構與費率,加強對巴西礦業的監管等(注4)。但礙於改革的政治風險,原本所費不貲的退休金、嚴格的勞動法規,以及羅瑟芙總統視為施政優先項目的稅制改革,目前多已束之高閣。而巴西政府推遲天然資源產業和油田稅分配的改革,可能會令巴西錯失商機。目前全球油價漲勢雖已緩和,但投資人仍期待相關法案能早日通過,以開發巴西海外大量的石油蘊藏,並為海外石油開發權進行招標。
易言之,巴西聯合政府目前採取的立場是,寧願追求和平也不願引發分裂,尤其是不要在國會內部刺激紛爭。巴西顧問公司CAC國會專家Andrew Pereira Cesar甚至直言:「這個政府不相信大規模改革,也不希望在短期內製造大量噪音與爭議」。
(二)對外尋求溫和且務實的對外政策
羅瑟芙上台後仍持續前任總統魯拉強化巴西在新興市場的勢力,但整體對外政策卻是更為溫和且務實,尤其是和美國之間的關係也漸趨和緩,而非魯拉時代所表現的態度,會使得美國政府質疑和勞工黨政府結為夥伴的可信賴度。從2011年3月中歐巴馬總統出訪巴西,可以觀察出巴美關係已有進步,羅瑟芙也在聯合國人權會議中,同意調查伊朗妨害人權行為後,顯示巴美關係趨於融洽。她並不打算成為下一任的拉丁美洲意識形態領袖,而聚焦於處理雙邊貿易和投資問題,同時也能保障巴西本國之利益。
例如:美國歐巴馬總統在出訪巴西期間,希望藉由和巴西簽署一項貿易和經濟合作協議,來促進美國產品的對外出口,但是令美國政府沮喪的是,巴西並未在協議中同意將美國出口乙醇的關稅解除。
2011年4月中羅瑟芙總統出訪北京,也盡全力爭取將巴西出口到中國的品項增加,以平衡中國產品大量進口巴西所帶來的貿易失衡問題,並安撫國內製造商的不安情緒。同時,羅瑟芙也參加在北京舉辦的金磚四國會議,羅瑟芙了解金磚四國對於各種議題,都要站在同一陣線實際上是不可能的,不過她仍努力希望新興市場成員國能夠在全球組織和G20有著更大的影響力。
大巴西計畫、通貨膨脹、外匯存底、經商環境、製造業競爭力、產業政策、巴幣升值、經濟成長率、人口結構變遷、巴西總統羅瑟芙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