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陳博志論壇】不完整的理論使貨幣政策被過度期待

 

台經月刊

 

【陳博志論壇】不完整的理論使貨幣政策被過度期待

陳博志(台灣大學經濟系名譽教授.台灣經濟研究院顧問)  (2023/05/05)    《台經月刊第46卷第5期》

貨幣理論和政策是經濟波動的原因之一嗎?

2020年COVID-19肺炎由武漢擴散到全球而造成重大經濟困難,美國聯準會和多國央行採取寬鬆的貨幣政策支持經濟,後來供給面的各種問題使物價上漲形成可能持續的通貨膨脹,聯準會及多國央行又改採行緊縮的政策,但很多人也都擔心這緊縮可能造成經濟衰退,不過聯準會因擔心通膨而仍繼續緊縮升息。2022年紐約大學的經濟學家Nouriel Roubini即曾認為這次的緊縮政策將因重要金融機構出問題而中止,2023年3月果然爆出矽谷銀行破產及其他金融機構的不少問題。聯準會和我國央行雖然繼續升息或緊縮,但各國對那些出問題的機構之巨額資金支持,其實也已是一種寬鬆的政策。多年來金融危機和貨幣政策鬆緊輪流出現的情況,甚至讓人懷疑貨幣政策是經濟大幅波動的原因或助力。想安定經濟的貨幣政策反而造成經濟波動的可能性早就被Milton Friedman等學者指出,而使貨幣政策繼續可能造成波動的原因之一,是過度簡化而誇大貨幣政策之效能的經濟和貨幣理論。


簡化的貨幣理論以為貨幣政策是直接影響經濟活動

絕大部分關心經濟的人都同意貨幣政策十分重要而威力強大,但多年來各國貨幣政策也常被批評為沒做好甚至反而造成問題。其原因之一是經濟學者和經濟理論的簡化分析,使人對貨幣政策有過度的期待。在簡化的理論中,貨幣對物價、支出和所得似乎有很簡單而直接的影響,因此貨幣政策能有效影響這些變數。但事實上貨幣常要透過金融和外匯市場來發揮它的影響,這一來發生影響所需的時間及影響力大小都變不確定,而且貨幣政策在發揮對物價和生產的影響之前,它路過的金融外匯市場可能已先遭到重大的影響和衝擊。

在古典和新古典經濟學的時代,對貨幣和物價問題主要的理論是貨幣數量說的MV=PT。這理論的一種說法是假設人們手中的貨幣(M)有一種相當固定的支出頻率,在一定期間內每元貨幣被用來做支出的次數假設為V,這段期間的總支出就等於MV,把這總支出分配到可買到的產品總量T,每單位T的平均價格P就必須等於MV除以T,也就是MV要等於PT,貨幣量M的增減就會造成物價P的同比例增減。這樣簡明的理論,使人們長期相信貨幣和物價之間有緊密關係,而貨幣政策可以很簡單控制物價。

貨幣政策不均衡市場金融波動經濟衰退利率政策通貨膨脹金融市場調整經濟理論簡化個體政策央行角色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