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產業炯炯眼(三)AI+X的發展與投資趨勢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產業炯炯眼(三)AI+X的發展與投資趨勢

范秉航  (2017/11/20)    《台經月刊第40卷第11期》

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已成為近年的熱門話題,從圍棋對奕、科技巨頭的大筆投入研發、併購新創企業,到AI人才的爭奪大戰,占據各大科技媒體版面。進一步細數2017年迄今國內外大型科技展會,包括年初的CES大展、2月13日的舊金山網路安全大會與2月26日登場MWC大展、2015年5月Google 2017年開發者大會、Facebook F8開發者大會,甚至是在台灣舉辦的Computex大展,談論的焦點都離不開人工智慧、機器學習、電腦視覺、自然語言處理等名詞。

值得注意的是,面臨AI風潮強勢來襲,關注層級也拉高至國家層級,美國白宮在2016年10~12月連續發布三份有關人工智慧影響與國家因應戰略,「為AI的未來做好準備」(Preparing for the Futur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美國國家AI研究與發展策略規劃」(The Nation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c Plan)、「人工智慧、自動化與經濟報告」(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utomation, and the Economy),內容談及人工智慧時代,自動化可能對美國勞工的影響,提出政府須有「積極」的策略因應,以減少AI可能造成的衝擊。英國科學辦公室也在2016年年底發布了「AI:未來決策制訂的機會與影響」(Artificial Intelligence: Opportunities and Implications for the Future of Decision Making),闡述了人工智慧的發展對英國社會與政府的影響。另外,2016年11月中國烏鎮智庫、網易科技聯合發布「烏鎮指數:全球人工智慧發展報告2016」,展現中國在AI領域的表現,有直追甚至超過美國的實力。

 

AI的崛起與投資趨勢

「人工智慧」是指讓電腦具有人類的知識與行為,並且具有學習、推理與判斷解決問題、知識儲存記憶、了解人類所說語言等能力,表現出與人類相似的智慧行為,如判斷、認知(perception)、洞察(insight)、學習(learning)、瞭解(comprehension)、推論(reasoning)。

AI並非一個新的概念,早在1950年艾倫圖靈(Alan Turing)即預言了AI機器的可能,並設計圖靈測試。1956年達特茅斯會議(Dartmouth Conference)中,麻省理工學院的約翰麥卡錫(John McCarthy)正式提出AI概念與定義。而近年AI再度獲得關注與重視的成因在於電腦與雲端技術的進步,使得演算法(Algorithm)、大數據與硬體運算能力核心條件大幅改善。而在演算法中,2012年興起的深度學習技術(Deep Learning)引領AI領域的發展,使得機器能從海量數據中學習規律,從而自動對新的樣本做出智慧辨識甚至預測。

人工智慧機器學習深度學習電腦視覺語音辨識AI投資醫療AI智慧零售金融科技產業升級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