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全球第三大寵物市場的崛起——我國觀賞魚產業發展策略分析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全球第三大寵物市場的崛起——我國觀賞魚產業發展策略分析

林彥宏、余祁暐  (2014/03/20)    《台經月刊第37卷第3期》

全球觀賞魚產業發展現況

   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FAO)估計,全球觀賞魚零售市場預估每年60億美元,而觀賞魚整體產業及其附屬水質、器材等周邊產業所帶動之總產值推估則高150億美元。其中觀賞性水生物之供應流通,因為具有供應來源、種別與品系之多樣性,且為主要飼養、欣賞與繁養殖培育對象,因此緊密牽動產業發展,儼然成為引導產業持續前進之主要動力,而相關飼育周邊設備、資訊與技術,亦莫不以此為主軸核心。

   國際市場上每年有超過4,0001,400種之淡、海水觀賞魚與相關水生物種在市場上頻繁流通,目前有超100個國家,提供龐大種類與數量的淡、海水觀賞水族物種來源,在貿易市場上交易流通。但綜觀全球水族市場,不論是野生採捕或繁養殖培育,主要供應來源仍集中於南美、非洲及東南亞等開發中或未開發地區及國家。

 

台灣觀賞魚產業現況

   台灣雖然水土資源有限,但擁有絕佳之氣候、地理條件及技術優勢,適合發展觀賞魚產業。觀賞魚產業相關價值鏈,從上游至下游包含繁養場、周邊產業、文化傳媒與資訊服務、銷售通路等四個部分。目前候彥隆等(2013)資料顯示台灣觀賞魚產業中,現有養殖場250家,主要集中於高屏地區,水族館業者則1,100家;魚缸、魚架、控溫系統、燈具、馬達、過濾器、底砂等相關附屬器材廠商120家;國產觀賞魚主要飼料廠超過三家以上(附表、1)。

 

  觀賞魚整體產業範圍說明
 

1  觀賞魚產業價值鏈關聯圖

 

   2010~2012年整體觀賞水族產業產值呈現穩定成長,2010年的新台36.3億元,成長201244.2億元,年複合成長率10.3%。推2017年整體產值將高75.1億元。水生動物與水族周邊產業的產值比例,將會20101:2.1,逐年擴大20171:4.32)。

 

2  台灣觀賞魚產值分析

 

   依台灣經濟研究院生物科技產業研究中心(2013)之台灣觀賞魚產業價值鏈價值分配分析,估計繁養場活體帶動周邊設備產業之乘數效果約3.5倍,而帶動整體觀賞魚產業(包含周邊設備廠、通路商、文化傳媒等)之乘數效果約6.7倍。從價值鏈觀點,雖消費者在觀賞魚的消費總額分配至周邊設備商最高,但在附加價值上,繁養場相較於周邊設備商、通路商而言具較高附加價值。換言之,繁養場應具有創造較多就業、促進較多投資、取得更高利潤之經濟發展效益。因此由附加價值角度觀之,政府在整體國家效益上,若將投入資源發展觀賞魚產業,可考量先以提振繁養場為主,在產業面上,不但可由活體拉動周3.5倍成長之效益,在整體產業層面,仍可具有提振就業與投資之經濟效益,更可帶動整體產業6.7倍的成長,可收一舉數得之效。

 

台灣觀賞魚產業價值鏈發展建議

   全球觀賞魚市場需求逐年增加,除新加坡外,其他觀賞魚重要生產國近年也有促進發展之政策,目前已有超過100個國家發展此類相關產業,如馬來西亞農業部在柔(Johor)、霹(Perak)及雪蘭莪(Selangor)設立觀賞魚收集與行銷中心,並計畫在未來開發總面積達25,000公頃的水族產業特區,為業者提供必要的基礎設施和支援服務,以努力超越新加坡,朝向全球最大熱帶魚出口國目標邁進。泰國農業部則為該國觀賞魚出口訂20億泰銖的目標,鼓勵農民組成經營聯盟、擴大供給量、供應出口市場,此外也計畫將觀賞魚資源豐厚的披集府發展成為觀賞魚出口基地。

觀賞魚產業水族市場國際行銷繁養殖技術基因改造魚產業價值鏈自由經濟示範區品質認證貿易競爭力產業升級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