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2017年兩岸經貿關係展望
陳華昇 (2017/01/20) 《台經月刊第40卷第1期》
2016年我國政經發展邁入新階段,在年初的選舉,民進黨贏得總統和立委選舉;520後民進黨政府展開全面執政之新局,在經濟上推出5+2創新產業政策,以創新發展帶動新興產業在台灣生根茁壯,期能提振國家經濟發展。此外,政府為分散經貿投資過度集中單一市場的風險,乃推出「新南向政策」,希望採取經貿合作、人才交流、資源共享、區域鏈結等積極作為,發展台灣與東南亞、南亞國家及紐澳等國的經貿、文化、教育等全方位關係,以期擴大台灣的發展空間。
然在此國家新政開展之際,由於兩岸執政當局缺乏政治互信基礎,使得兩岸官方互動停滯,兩岸經貿關係也深受影響。再者,美國新總統當選人川普在上任前即倡言要「退出TPP」、「對中國採取公平貿易政策」、「檢視一中政策」衝擊未來區域經濟整合形勢,以及美中台關係和兩岸關係發展前景,使得未來兩岸經貿關係充滿不確定性。面對當前兩岸及國際政經形勢,本文擬探討當前兩岸情勢,進而展望2017年兩岸經貿關係發展機會與挑戰。
當前兩岸情勢之評估
新政府520上任以來,兩岸互動未若以往熱絡,兩岸經貿關係已有變化;此外,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執政之後,或將採行貿易保護主義,對於亞太經濟合作及兩岸經貿關係將形成相當的影響。凡此使得當前兩岸經濟情勢受到各方高度關注。以下謹評估當前兩岸經貿情勢發展概況:
(一)兩岸官方互動停擺,雙方產業合作受阻
自2016年年初民進黨贏得總統和立委選舉後,中共即放言兩岸缺乏政治互信將衝擊兩岸關係發展,惟至今雙方執政當局在此問題上尚無法取得共識。其結果是我國與中共官方互動全面暫停,諸如原來的陸委會與大陸國台辦的互動與熱線已經中止,海基會與海協會的互動協商也停擺,而依據ECFA成立的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其由雙方官方代表所進行產業、經貿合作與協商工作均已停止;而其下所設兩岸產業合作推動小組,以及我國各項產業推動小組與中國大陸方面的交流互動均受到嚴重的阻礙,或者行之有年的既定會議遭到取消,或者辦理層級降低,或者中共方面官方代表不予出席;使得兩岸官方互動停擺,雙方產業合作困難。
(二)兩岸經貿互動如常,民間企業交流持續
惟兩岸官方互動雖已停擺,但兩岸經貿互動與民間交流則持續發展進行中。兩岸直航、大陸觀光客來台、兩岸貿易往來、民間企業合作等均延續以往政策,持續互動交流而未受影響。雖然兩岸政治氣氛可能影響大陸觀光客來台人數減少,也使得兩岸航班或因而縮減,但尚未衝擊我國經濟狀況。
(三)紅色供應鏈問題惡化,兩岸產業競爭加劇
在2016年因中共以國家力量扶植新高產業建立完整的在地化供應鏈,使得近年來引起台灣輿論高度關注的紅色供應鏈問題有益趨惡化之虞。例如:2016年3月中共發布十三五規劃,實施製造強國戰略和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要求大力推動半導體產業發展,預計在2017年內持續透過國有企業、產業基金進行其半導體產業的內部資源重整,強化中國大陸半導體企業的體質。因而台灣較具優勢的高科技、資通訊和半導體產業,即將面對更為嚴峻的中國大陸產業競爭形勢。
(四)中國大陸沿海地區投資環境轉差,台商開始回台投資或南移東協
過去為利用大陸地區廉價勞工和土地而前往投資的台灣傳統產業,因為中國大陸沿海地區勞力及土地成本提高,使得勞力密集產業愈來愈難獲利,因而近年有許多投資大陸沿海地區的台商,決定縮減或停止在大陸的事業投資,而決定回台發展或南移東協。諸如台灣紡織企業鴻儒公司在2016年12月初宣布將撤出中國大陸,轉而投資台灣和越南之情事,將會愈來愈普遍。
兩岸經貿、中美貿易政策、紅色供應鏈、新南向政策、一帶一路、台商回流、產業競爭、RCEP、TPP未來、經濟安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