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政經瞭望】台灣綠色能源產業赴印度投資之發展前景
林聖哲 (2018/04/09) 《台經月刊第41卷第4期》
因應國際化、全球供應鏈重整趨勢,以及可觀的東協、南亞國家未來經濟成長潛力,我國政府推動新南向政策,以期與東協、南亞及紐澳等國家建立經濟共同體意識。根據世界銀行(The World Bank)資料顯示,印度為全球第二大人口國家,總人口數超過13億人,2017年國內生產毛額(GDP)達2.454兆美元,為世界第七大經濟體,是高速成長的南亞國家。雖然法國Euler Hermes經濟研究機構於2017年公布之國家風險評比(Country Risk Ratings)顯示,廠商進入印度投資風險等級為B1,但其龐大的內需市場加上印度東進政策支持,許多台灣、日本等東亞廠商躍躍欲試。在新南向政策的帶動下,台灣綠色能源產業如何於印度市場創造合作契機,將是本文探討的重點。
台灣綠色能源產業發展概況
國內太陽能電池產能約占全球12%,僅次於中國。小型風力機產業在1kW以下的產業能量完備,其他零組件產業鏈完整,具備良好實力,10kW以下風機則100%自製供應。在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上、中、下游有近35家廠商,投入研發已逾十年。近年國內產業界有重大發展,包括定置型、可攜式型、運輸型,以及關鍵零組件等產品陸續研發問市。國內許多廠商皆已發表量產階段之技術與產品,且已完成定置型與運輸型燃料電池產品之示範運行。
台灣以機械零組件品質精良聞名,技術水準與製造領先亞洲地區,產業上、下游供應鏈體系完整,具群聚效應等優勢,早已是歐美、東南亞、中南美洲等地區零組件主要供應國家。台灣綠能廠商具備系統整合能力,為追求競爭力,建立太陽能、風力發電、儲能系統、能源管理系統等整體能源解決方案之經營模式,以滿足客製化之需求。
目前台灣廠商除了在國內已有許多微電網示範案例,例如屏東林邊光采溼地微型電網、澎湖東吉嶼微電網供電系統、南沙太平島微電網系統、金門縣烈嶼鄉東坑社區整合再生能源與儲電系統社區展示運行、高雄日光小林村社區型儲電系統等,亦有將微電網儲能產品陸續推廣至國外鄉村或偏遠地區應用。
印度綠色能源產業發展概況
(一)經濟情勢與投資環境
印度目前正處於高度都市化階段,都市人口、人民所得及消費力的提升帶動家居生活相關產業的發展,亦提供多數全球夥伴關係的就業機會與吸引新的投資。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於2018年1月公布之「世界經濟展望」(World Economic Outlook),2017年印度經濟成長率達6.7%,2018年推估將達7.4%。基礎設施是印度經濟的主要動力,包括電力、橋梁、水壩、道路與城市建設等基礎設施,受其政府政策之高度影響。印度近70%的政府決策是由邦政府制定,邦政府有權直接與其他國家外資直接接觸,對所有基礎設施發展負有主要責任。
印度綠能政策、智慧城市建設、再生能源投資、外商直接投資、太陽光電發展、風力發電市場、儲能系統潛力、生質燃料機會、公私合作模式、台印產業合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