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綠色能源產業中的閃耀明星——太陽能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綠色能源產業中的閃耀明星——太陽能

黃慧文  (2007/04/09)    《台經月刊第30卷第4期》

能源於經濟、政治、國防、科技、交通、社會等發展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伴隨工業化及科技化的演進,依賴度日益加深。能源分再生及非再生能源,再生能源是指不具耗竭性且可循環使用之資源,如太陽、風力、潮等經轉化所產生的能源,而非再生能源則是在大自然循環中不易再次產生,且會消耗盡的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氣及核能等。非再生能使用量合計占全球使用能源總量85%以上,為主要使用之能源。而再生能源自古以來都存在,但因需精密技術、龐大的財力及土地等因素,直20世紀末期才逐漸廣泛被運用。且因能源的枯竭、供應量的不穩定及溫室效應,在加上「京都議定書」的生效,使得綠色能源愈來愈受政府及企業重視,並大量投入資源以發展,綠色能源將成為未來人類主要依賴之能源。

目前全球所消耗的非再生能源中,石油為主要使用能源。但因主要產油國政局不穩定及數十年大量開採,使國際石油市場價格屢創新高。近年多數專家學者甚至預測開採量已達高峰期,估不論開採技術如何進步,石油資源終有用盡的時候。依據經濟部能源委員915月「台灣能源統計年報90年)」資料顯示,世界石油蘊藏量預估只可再開40年,天然氣可開62年,煤炭可開227年,而核能發電的燃料源自鈾礦,預估尚可開77年。由此可知,石油及天然氣雖為全球仰賴最深的主要能源,終將可能21世紀前半期日趨枯竭,因而再生能源的發展勢在必行。  

自工業革命以來,因過度追求經濟及科技發展與生活便利性,在未考慮生態平衡的情況下,人類大量使用非再生能源,造成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濃度急速增加,使得全球增溫、海平面上升、全球氣候變遷加劇及水資源、農作物、自然生態和生物健康等的負面衝擊等現象的產生。為抑制溫室氣體排放,防止氣候變遷加劇,聯合國1992通過「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對「人為溫室氣體(Anthropogenic Greenhouse Gas)排放做出全球性管制宣示。為進一步落實溫室氣體排放管制工作1997年於日本簽訂「京都議定書」,全球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國對溫室效應問題的管制有了明確目標,由此綠色能源的發展與使用,儼然成為世界能源運用的趨勢。

 

國際與台灣能源發展趨勢

隨著產地蘊藏量逐漸降低及主要能源產出國家之政局不穩定,全球正面臨能源價格劇烈波動,並衝擊著全球的經濟發展,有鑑於非再生能源對地球的負面影響及可能耗盡之考量,全球很多國家陸續制定新相關能源政策及法案以因應。以德國而言,德國政府2000年頒布再生能源法案以保障收購國內所有再生能源發電量,並且制定不同的獎勵費率,加速民間投資再生能源產業。美國亦宣示將投入超過千億美元,大力研發替代能源,並通過了「國家能源政策法案」,除了提出發展太陽能、風力、生化與氫氣燃料等科技計畫;也提供了個人消費優惠的預算方案,希望鼓勵人們採用無汙染的替代能源。目前美國已有超36州實net-metering制度(附注),以鼓勵用戶裝置用再生能源發電設備。歐盟共16國通過再生能源法,北美也已完成立法,中國2006亦通過新的再生能源法案。德國、瑞士、西班牙、北歐各國已在法案通過後,大幅使用再生能源。在各國陸續針對再生能源推動政策及法案同時,全球各大企業亦正積極投資再生能源產業,如歐洲兩大石油供應業者英國石(BP)及皇家殼牌石油公(Royal Dutch/Shell Group)已相繼投入再生能源市場。全球首富比爾蓋茲除表示發展再生能源為必走之路外,亦搶進新能源市場。

綠色能源太陽能產業再生能源能源轉型氣候變遷能源價格氫能源風力發電全球競爭力國際政策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