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文創跨界合作之體驗經濟策略——以陶作坊與松菸誠品為例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文創跨界合作之體驗經濟策略——以陶作坊與松菸誠品為例

古芷諼  (2015/09/20)    《台經月刊第38卷第9期》

1998年B. Joseph Pine II & James H. Gilmore即指出,「21世紀已然進入體驗經濟之時代」,宣告經濟之演進過程,已由商品生產製造與提供服務,延伸至以消費者體驗為核心價值之新階段。未來植基於體驗之上,企業經營者益加關注於商品功能、效用與品牌形象,將消費體驗視為成功經營品牌之核心競爭關鍵。

與傳統訴求產品本體之推廣策略不同,體驗經濟著重於為消費者營造「全方位性」情感經驗,Bernd H. Schmitt (1999)提出體驗經濟五大核心模式為感官(Sense)、情感(Feel)、思考(Think)、行動(Act)與關聯(Relate),強調以消費者需求為主要考量,創造知覺感官刺激,觸動其內在情感,引發消費者思考,深入消費者生活形態與行為模式,以及廣義社會文化與環境相聯結。

當前諸多企業已意識到體驗經濟策略之優勢與重要性,開始發展可觸動消費者心靈而非硬性說理之情感訴求,並由人類學與心理學角度著手,進一步設計得傳達至消費大眾心靈深處之訊息(Kotler, 2003)。過往行銷策略多關注於推廣商品自身性能與效益,其侷限性日益突顯,畢竟所有企業之商業基礎均為提供相應之產品或服務,現今企業面臨之挑戰在於如何提供顧客具明顯差異且難忘之體驗回憶,並誘導其進一步推廣分享。

體驗經濟之終極目的,在於創造美好消費體驗。然而該型態之策略做法需結合企業內、外部資源,運用一系列構想設計與產品服務相連結,相對於一般行銷策略所需之創意能量與執行預算或將明顯偏高。因此近來企業已逐漸興起採用優勢互補之跨業合作方式,於特定場域內集結各方所長,企圖營造觸動消費者心靈感動之體驗氛圍,建構競爭對手難以複製與超越之獨特品牌意象及消費者忠誠度。是故,基於此,企業如何藉由跨界合作,進而使體驗經濟發揮最佳作用,則為本文所欲探討之關鍵議題。本文將利用兩件案例,探討其如何創造跨業合作新價值模式,並藉以使得體驗經濟得以發揮最大效用。

 

案例一:陶作坊

陶作坊以「帶給人們更美好的生活」為初衷,投入陶器創作30年,現已成為國際知名陶瓷茶器之領導品牌。而陶作坊不滿足於形色變化,堅守著「以藝術的情懷,專業的素養,實用的考量,創造每一件作品」,在接續創作燒水壺、同心杯、易泡壺等當代茶器經典後,更投入概念創新,於茶產業競爭進入百家爭鳴的年代,提出茶為核心元素之創新文化體驗—Tea Party。該構想繼2013年獲得「DFAA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獎」,以及「台灣文創精品獎」兩項肯定後,更於2014年2月榮膺「iF傳達設計獎」(iF communication design award 2014)之殊榮。

體驗經濟跨界合作感官行銷文化展演文創品牌消費者參與情感連結空間設計品牌忠誠價值創造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