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核彈來襲!誰站在核爆中心點?
副研究員鄧翔靖 (2025/04/03) 《永續學院編輯室》

2025年4月2日,美國政經史,甚至應該說是全球貿易體系都翻開了驚人的新頁。川普於白宮宣布全面啟動「對等關稅」計畫,宣稱美國進入「貿易國安時刻」,對全球主要貿易夥伴發動大規模差別關稅攻擊——這是一場制度性開火,也是全球經濟秩序的重大斷裂點。
中國商品總關稅飆升至54%,台灣32%、歐盟20%,除墨西哥、加拿大與俄羅斯外,幾乎全球皆受波及。此稅率遠高於外界預期的20%,雖仍低於中國與越南,卻高於日韓,對出口導向的台灣而言衝擊甚鉅。川普並宣告「國家緊急狀態」,批判自由貿易長年削弱美國產業根基。
根據資料,2024年台灣對美出口總額為1,163億美元,佔GDP的14.7%,其中99.2%為工業品,尤以資通訊與半導體產品合計占比達69.3%。雖晶片暫獲豁免,但仍有約371億美元的出口品項將面對關稅衝擊,折合佔台灣GDP達4.6%。
IMF前首席經濟學家羅戈夫警告,全球供應鏈將面臨「難以置信」的破壞,美國自身衰退風險高達五成;惠譽指出,美國平均進口關稅已達百年來最高,全球經濟規則恐將全面改寫。蘋果與輝達等仰賴中台供應鏈的科技巨頭首當其衝,供應鏈重組與成本轉嫁問題勢將加劇。華爾街分析直言:此波關稅攻擊遠超市場預期,已引爆新一輪全球避險浪潮。
這一天,全球貿易不再回頭。2025年4月2日,或將成為新冷經濟戰時代的開端!
半導體 從技術領航者轉向地緣博弈應對者
台灣晶片雖暫獲豁免,但整體半導體供應鏈並未倖免。相關零組件、封裝測試與半導體設備等周邊產業,仍將承受32%關稅壓力。台積電等業者雖持續為美系晶片公司提供先進製程,卻可能因政策導向,面臨更多赴美設廠與技術外溢的壓力。此舉不僅壓縮本土營運利潤,也可能稀釋台灣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中的技術主導地位。台經院預測,儘管AI與高效能運算帶動投資熱潮,產值仍可望回升,但企業將同時面臨「研發升級」與「政策避險」的雙重挑戰......
更多內容請登入或註冊會員
對等關稅、川普政策、全球供應鏈、台美貿易、半導體重組、資通訊代工、關稅壁壘、金融風險、石化轉單、中小企業困境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