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台灣觀光醫療及休閒養生等產業新趨勢——海外華人市場研析
黃致穎、陳宇笙 (2009/08/05) 《台經月刊第32卷第8期》
興頭正旺的火熱產業
隨著國際社會流動愈加活絡,商業往來日漸頻繁,各種產業正互惠結合,創造新的商業機會。目前,由於交通及通訊的發達,醫療服務已隨著地球村時代而無遠弗屆,驅使醫療費用昂貴的歐美國家人士前往其他開發中國家,享受低成本、高效率且高品質健康醫療照護服務。此外,消費者對於健康觀念的改變,藉由旅行以尋求身、心、靈療癒的需求增加,觀光結合養生及醫療等服務為目前全球火熱的一個產業,Deloitte預估2008年全球觀光醫療(Medical & healthcare Tourism)產業之產值為600億美元,每年並以8%的速度在成長。
台灣自2007年起由行政院開始推動「3年衝刺計畫—醫療產業升級醫療服務國際化旗艦計畫」,期望透過政府方案,輔導台灣觀光醫療產業之發展。而本文將試圖以文獻及數據分析方式,確立台北市之觀光醫療及休閒養生產業之需求。第一部分以文獻回顧為主,整理台灣及鄰近地區之觀光醫療產業現況及利基所在,並透過市場區隔(Market Segmentation)方式找出目標客群所在。第二部分則將透過人口數據資料的分析,初估潛在客戶之大約數量,並分析其特性。
文獻回顧
(一)東南亞地區的觀光旅遊醫療產業近況
美國商業週刊指出,到海外就醫並順道進行旅遊行程,費用將比在美國本土就醫便宜三至八成。提供英美等國人士醫療旅遊服務的亞洲國家,則以泰國、印度、新加坡、韓國及中國為主(健康世界,2007)。數據方面,馬來西亞的醫療旅遊人次,2000年時為70,000餘人,2004年已超越10萬人,共創造約1億9,000萬元港元的商機。泰國2003年時共有73萬名顧客,收入200億泰銖,到2005年時已成長16%到230億。印度每年有15萬外國醫療旅遊遊客,預計將年成長三成。新加坡則預估到2012年時將超過100萬人,收入可達30億美元(李蜚鴻,2007a)。由此可知,東南亞各國均已開始投注資源於發展醫療旅遊,成效頗佳。台灣由於中文的優勢以及完熟的醫療技術,在此產業結合創造新的經濟發展,實大有可為之處。
台灣地區醫療水準發展成熟,技術水平在某些特定科目更是優於亞洲其他國家。根據台灣觀光醫療發展協會理事長王篤行表示,台灣在換心、換肝等顯微手術享有聲譽,同時擅長牙齒矯正、植牙及近視雷射。雖然目前韓國、泰國及馬來西亞也都發展觀光醫療,但王理事長認為只要台灣開始推廣,絕對會受到華人歡迎,也期盼觀光醫療能讓台灣經濟再起飛。而行政院也計畫投入新台幣105億元,選定健康檢查、整型美容、牙科、雷射矯正近視、中醫等項目,吸引全球華人或鄰近國家白領階級來台就醫,或將台灣高品質之醫療技術整體包裝輸出國際,初步選定越南及蒙古兩個地方做評估。
(二)台灣地區觀光醫療利基所在
綜合資料結論,可發現台灣醫療於國際市場的利基主要來自優良的技術,以及相對低廉的價格。例如以整型事業為例,雖然泰國、韓國等國家之觀光醫療中,整型項目頗為發達,但實際上光泰國就曾有100多位整型醫師,前來台灣接受相關訓練(王珍瑜,2008)。因此台灣醫療水準其實頗為進步,唯觀光醫療發展尚處於萌芽時期。此外台灣雖然醫療水準不遜於先進國家,但價格約只有美國的四分之一。例如開心手術中,美國市場價格約需8~10萬美金,但在台灣僅需約1萬美金即可。在台灣近視雷射手術約只需花費5萬元新台幣,在歐洲國家可能需要26萬元。王珍瑜一文提到由於技術上之優勢,衛生署主張以醫療及重症治療為主,以吸引顧客來台,事後再以美容和健檢獲取利潤。
觀光醫療、休閒養生、醫療國際化、華人市場、陸客政策、健康檢查、醫療簽證、旗艦計畫、醫療旅遊、服務輸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