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產業動態SNG】科研成果產業影響力之展現與溝通——以經濟部技術處法人科技專案為例

 

台經月刊

 

【產業動態SNG】科研成果產業影響力之展現與溝通——以經濟部技術處法人科技專案為例

李念純  (2019/10/09)    《台經月刊第42卷第10期》

美國科學促進會前會長普瑞(William H. Press)認為「科技躍進可以形成正向回饋(促成更多科技發展與產業進步),帶來經濟的指數成長」。國科會(今科技部)前副主席孫以瀚曾撰文表示「過去基礎研究的投資報酬率每年可20~60%,正所謂基礎研究不為商機,但商機無限」(1)。

我國政府近年來持續投注不少資源於科技研發,其成果受到社會各界高度關切。然而,科技研發項目多元且有遞延性,若僅以科研計畫最終產出的成果作為衡量依據,則容易忽略科技研發於各階段所衍生的貢獻與影響,這中間應建立科研機構與外界溝通的共同語言,以利展現科研成果之效益。

本文將藉由科研技術衡量工具「技術成熟度」,進行分析探討各階段科研成果所創造的貢獻,並以經濟部技術處法人科技專案為例,期能透由實際案例佐證說明,展現不同研發階段的科研成果對於產業的實質影響力。

 

用「尺」衡量科研進展

一般而言,科技研發項目可分為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技術發展、產品發展及量產等階段,每一階段有所對應之技術挑戰,針對研發項目國際上常以技術成熟(Technology Readiness Level ,TRL)作為評估指標,可讓不同型態技術或項目有一致性的衡量標準,經此系統化的量尺,利於說明研發項目之研發階段,為不同領域研發人員或產業建立溝通橋梁(1)。

技術成熟度科技研發法人科技專案產業創新技術商業化TRL分析關鍵技術科研投資科技政策產業轉型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