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政策回饋的推手——日本經濟產業省績效評估運作經驗的省思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政策回饋的推手——日本經濟產業省績效評估運作經驗的省思

羅華美  (2006/01/05)    《台經月刊第29卷第1期》

日本經濟產業省績效評估制度概述

為了提高行政效率,引進市場機制並加以監督政府政策,成為近年來全球各國政府施政重要的工作。其主要原因乃是受1980年代以降新公共部門管(New Public Management, NPM)概念之影響,包括公共選擇理論、交易費用理論原則、代理人理論、組織理論及新制度學派的經濟學發展等。其中,對於有關政策成效的考評體系,更形受到重視。有關日本的經濟產業省的績效考評制度之建立與運作,亦是在此前提下而推動的。日本經濟產業省的績效考評制度,主要包括政策評價、研究開發評鑑兩大類,基此,本文將分別探討兩類評價制度之發展概況及運作情形後,提出相關結論建議,以作為我國政府部會績效考評制度建立之參孜。

(一)政策評鑑制度

日本經濟產業省政策評價制度建立之主要原因,乃在於近年來國民價值觀之多樣化,在市場機制運作的引領下,全球經濟活動如火如荼地展開,在繁榮了國民經濟之餘,也迫使了政府行政部門角色與功能的轉變,特別是在政府施政的有效性與效率上,是否真能提高政策與行政活動的本質,成為人民與政府需共同面對的課題。歸結言之,政策評鑑的目的有二:

1.提升施政方針的品質

即透過政策評價,提高政策的有效性和效率性,具體言之,即是在決策階段,就必須對政策的必要性、所欲解決的問題及解決方法、施策步驟,甚至其施策後可能引發的正/反面影響,都要有明確的認知與規劃。政策評價,不僅在促使各別政策的質量提高,各政策分析與實施結果間的因果關係,都必須遵照一定且標準化之格式,並蓄積促成組織學習。

2.明確行政責任

對行政機關現狀的認識,以及政策的必要性必須加以判斷,此外,對於政策規劃相關要素之具體的建議也應公開。意即有關行政機關相關的政策規劃、施行與評鑑結果,都必須對人民負責,並使其充分理解。

為強調政府施政的效率及效能,相關的行政施政活動,都必須為人民所知,因而績效責任可謂日本政策評鑑制度的核心理念。它含括了公開、公平、公正、多元及透明的操作程序,透過評鑑的實施,可不斷地回饋政策本身,達至政策規劃更臻良善的目的。政策評鑑不僅只是一種功能性的評鑑,更是一種意見溝通、意見交換促進的平台。圖1為政策評鑑的分類,其顯示了政策評鑑的對象之廣泛與評鑑方式的多樣性。 

政策評價日本經濟產業省研究開發評鑑新公共管理績效評估行政責任科學技術資源分配國家政策一貫性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