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政經瞭望】物聯網在中國智慧城市的應用發展現況
莊朝榮 (2015/08/20) 《台經月刊第38卷第8期》
中國政協委員、神州數碼董事長郭為表示:「中國智慧城市的建設發展經歷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2009~2012年的獨立探索期,一些城市開始進行智慧城市建設的探索和實驗。第二階段是2012~2014年的部委指導期,中國住建部、工信部、科技部等國家部委紛紛下發通知,確立試點城市,進行智慧城市的指導和推廣。第三階段是2014年以後,進入頂層統籌期,以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提出推進智慧城市建設作為標誌。」目前中國智慧城市發展尚處於起步階段。
中國智慧城市發展現況
中國智慧城市的發展目前正逐步透過管理手段和理念轉變、應用深化、技術進步和數據開發利用,來增強城市管理和服務的效能,實現優質的居民服務。資訊惠民、便民服務便成為2014年智慧城市建設的主要手段,提供以網路取代臨櫃的公務辦理服務,簡化流程,縮短申辦期限。例如:廣東省、福建省透過網路建設,全面梳理各政府部門的職責,有效提升網路申辦的便民績效;武漢市建立的單一服務視窗「市民之家」,大幅簡化行政審批流程。
目前中國主要採行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的發展模式。在智慧化計畫的建設與營運方面,採行建設―營運―移轉(BOT)、政府購買服務等多元化模式。部分地方逐步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發展環境,例如:福建省於2014年8月發布「關於推廣應用電子證照創新政務工作模式的實施意見」,普遍推行電子證照和全流程電子化登記管理,提高行政效率;重慶市率先將「交通資訊卡系統」納入「重慶市道路交通安全條例」中,成為中國唯一獲得地方立法的交通科技項目,為推動智慧交通進一步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在智慧城市的發展過程中,資訊化管理機制體制獲致進一步創新優化。例如:深圳市將「政府資訊公開」、「網上申辦率」和「資訊安全」等電子政務指標納入政府績效評估體系。陝西咸陽市將政務資訊化辦公室作為全市智慧城市工作的主管部門,將市屬各單位的智慧化建設專案納入全市統一規劃管理,進一步完善資訊化專案規劃、專案建設、資金審批、績效評價的一體化管理模式。目前中國國家標準委已經成立國家智慧城市標準化協調推進組、總體組和專家諮詢組,希望在未來三年內建立國家智慧城市標準體系。
中國智慧城市建設亦與新型城鎮化戰略思路一致,即推進以人為本的城鎮化,將民眾最關心、需求最迫切的領域作為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任務。2015年隨著中國中央進一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和在國家資訊惠民工程的帶動下,更多的城市將著重在醫療、教育、養老、社保等領域上,減少審批事項、簡化辦理流程,強化資訊惠民效能。另外,在國際合作方面,2014年中歐雙方共30個智慧城市專案合作獲得階段性成果。未來中國將進一步擴大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的智慧城市合作,著重在產業發展、標準制定、應用方案等方面,深化與日、韓、印等國的智慧城市國際合作。
智慧城市建設、物聯網應用、城鎮化戰略、資訊惠民、頂層設計、雲上貴州、無錫示範區、政企協作、數據整合、大數據治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