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動態SNG】台灣服飾業者進入東協市場可行性探討
鄭貞怡 (2015/03/20) 《台經月刊第38卷第3期》
2010年起,全球經貿逐漸擺脫2008年次級房貸風暴、歐債危機等金融海嘯陰影,穩健踏上復甦步伐,其中亞洲新興國家景氣成長最為顯著。同時,諸多政策利多亦使東協國家內需增加,逐漸由「世界工廠」走向「世界市場」,經濟和政治相輔相成,使該市場成為全球經濟發展主要關鍵動能。
東協市場囊括汶萊、柬埔寨、印尼、寮國、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新加坡、泰國、越南等十國,人口高達5億8,000萬,且每年仍持續增加1,000萬人口。在歐美地區歷經金融風暴和歐債危機尚未完全復甦之際,東協市場與中國、日本、韓國、紐西蘭、澳洲、印度組成的「東協十加六」經濟體GDP占全球總量30%,在此龐大區域整合與貿易優惠下,台灣服飾業者如何利用自身優勢搶得商機亦是相當重要之課題。
本文首先針對台灣服飾業之強弱危機分析,在瞭解台灣服飾業之優勢、劣勢、機會及危機後,亦進行台灣服飾業之五力分析,以釐清東協市場的消費者議價能力、供應商議價能力、潛在競爭者威脅、現有競爭者威脅、替代品威脅,冀望藉此找出台灣服飾業者布局新興市場,搶得龐大商機與利潤之策略。
台灣服飾業之強弱危機分析
強弱危機分析將針對台灣服飾業之優勢、劣勢、機會、危機等四大構面進行探討,除有助於瞭解本身發展優、劣勢外,亦能顯現外在環境的機會與威脅因子。
(一)台灣服飾業於東協市場發展優勢
相較之下,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純熟,東協國家電子商務市場目前處於起步階段,此時我國服飾業者跨足東協市場較容易成為領先品牌,亦有較大的獲利空間。除此之外,我國具有相當成熟之成衣製造與研發技術能量,不斷思索消費者需求,研發創造新材質、機能性服飾並使之量產化,是我國另一服飾業進入東協市場發展之優勢。
(二)台灣服飾業於東協市場發展劣勢
我國服飾業者不易掌握海外市場商情,例如:當地人口數、人口結構、GDP、當地消費者消費習慣、消費能力、有效行銷方式、網路基礎設施鋪施概況、網路普及率、消費者上網習慣、信用卡普及率等,將增加我國服飾業進入東協市場之困難性。
(三)台灣服飾業於東協市場發展機會
除了東協國家人口多且市場大,一線城市人口時常比台灣大上好幾倍外,近年來東協國家每年GDP成長率高,消費力年年提升,即便貧富差距仍大,但只要能擄獲金字塔頂端消費者的青睞,便能有相當豐碩之收獲。
服飾產業、電子商務、東協市場、虛實整合、品牌策略、國際運輸、跨境合作、消費習慣、行動商務、市場進入模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