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亞洲政經瞭望】美中貿易衝突對中國大陸製造業發展之影響

 

台經月刊

 

【亞洲政經瞭望】美中貿易衝突對中國大陸製造業發展之影響

林雅鈴  (2020/02/07)    《台經月刊第43卷第2期》

美國與中國大陸從20183月開始的貿易戰,歷經多次來回談判與衝突升級後,終於20201月完成第一階段的貿易協定簽署。根據協議,中國大陸將在接下來兩年間,擴大對美國農產品、能源、製造業產品的採購金額,並擴大開放金融市場、提高智慧財產權保護,以及透明化匯率政策等。關稅方面,美國政府則是擱置原訂於20191215啟動的第四次提高關稅行動,並201991,200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的稅率調降7.5%,其2,500億美元商品課25%關稅的部分維持不變。至此,儘管這場美中貿易戰有望暫時緩和,但貿易衝突已經對兩國經濟發展帶來影響。其中2019年第三季中國大陸經濟成長率創27年以來的新低6%、企業債券違約金額創新高,都讓外界更加關注中國大陸經濟發展走向。由於製造業為中國大陸經濟組成的重要一環,本文將分析美中貿易衝突對中國大陸製造業發展的影響。


美中貿易衝突概況

美中貿易衝突看似源於兩國之間不斷擴大的貿易逆差,但實際上,中國大陸經濟崛起挑戰美國在國際市場的領導地位,以及「中國製造2025」所帶來的科技、產業技術之爭,更是挑起美中貿易戰的深層因素。

從技術出口來看,2007年美國技術出口收入713.23億美元,占世界比重45%,但2017年,美國技術出口收入770.8億美元,占世界比重36%1)。顯見美國技術出口收入占世界比重2007年開始一路下滑,其在全球的技術主導優勢有被其他國家逐漸追趕上的趨勢。

反觀中國大陸,2007年中國大陸技術出3.43億美元,技術進91.92億美元,技術比(收入/支出)0.04,但2017年,中國大陸技術出47.79億美元,技術進286.61億美元,技術比0.172)。在十年之間,中國大陸的技術比已有大幅成長,顯見其仰賴外國技術的程度正逐漸下降。若從高技術產品出口來看2007年中國大陸高技術產品出口3,478億美元,占商品出口28.6%2017年,高技術產品出口6,708.15億美元,占商品出口29.6%圖3),可以看出中國大陸的高技術產品出口明顯提高,意味著中國大陸高新技術產業正持續發展。

 

1  美國技術出口收入及占世界比重

 

2  中國大陸技術進出口金額與技術比

 

3  中國大陸高技術產品出口額及占比

 

面對中國大陸在高新技術產業的快速發展,美國政府一方面擔憂美國在國際經濟與科技層面的領先地位會被動搖;另一方面,其認為隨著「中國製造2025」的提出,中國大陸政府將會在一些新興產業領域為本國企業提供政策傾斜,不利於市場自由競爭,而美國技術和智慧財產權長期以來被以不公平的形式轉讓給中國大陸,亦高度影響美國產業發展。因此,在這場美中貿易衝突中,美國政府特別鎖定與「中國製2025」重點發展產業相關的「重要工業技術」商品加徵關稅,從清單內容來看,包括航空導航設備、航空引擎、電子通訊產品、機械設備與醫藥材料等產品,甚至還涵蓋大型飛機、電動汽車與機器人等目前中國大陸尚未大規模出口或並非美國已進口採購的產品,顯見美國試圖藉由加徵關稅阻撓並延緩中國大陸的「中國製2025」政策,避免中國大陸透過竊取智慧財產權的方式在科技上趕超美國。

其次,美國國會於20188月通過《出口管制改革法案(Export Control Reform Act of 2018, ECRA),以國家安全為由,要求針對關鍵新興及基礎技術採取控管措施。美國商務部工業安全(Department of Commerce, Bureau of Industry and Security, BIS)隨即201811月公布針對關鍵技術和相關產品的出口管制框(export control regime),擬14項涉及美國國家安全的新興科技與基礎技術進行管制,內容涵蓋人工智(AI)及機器學習技術、量子資訊和傳感技術、機器人、先進材料等。經過長達一年的研討,美國商務部預計在近期先行公布一涉及範圍較小的管制規定,限制美國向中國大陸等對手國家出口敏感科技或尖端技術(1)。由於美國實施管制的技術與「中國製2025」重點發展領域如訊息技術、機器人、航空航太裝備等多有關聯,對於中國大陸推動新興科技產業發展勢必造成影響。

美中貿易戰關稅政策供應鏈轉移製造業發展中國製造2025技術管制出口管制產業競爭外商投資全球經濟格局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