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政經瞭望】新加坡運用物聯網布建智慧國土計畫
陳映竹 (2015/08/20) 《台經月刊第38卷第8期》
新加坡在世界經濟論壇2014~2015年「全球競爭力報告」(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排名第二,其中基礎建設評比指標排名第一;在「全球資訊科技報告」(Glob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port)中,網路就緒指數(Networked Readiness Index)於2014、2015年中與芬蘭互為第一、二名;在2014、2015年的「美世生活素質調查」(Mercer Quality of Living Survey),新加坡為亞洲國家適宜居住第一名城市,這些國際評等皆顯示了新加坡無論是基礎建設、網路環境、政府服務、民眾參與等,在國際間都有極高的評價。
2014年11月24日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先生在推動智慧國土的演說中,提到發展願景:「藉由提供無縫接軌的科技,讓人民過著更有意義、滿足的生活,提供所有人令人興奮的機會;在日常生活中,透過感測器的訊號傳輸與智慧能裝置應用,提高生活的永續性及舒適性;在我們的社會中,藉由科技強化人與人之間的連結,可以更緊密的連結在一起;在未來,我們則可以為自己創造出超乎現有想像的可能。」
新加坡智慧國土之發展政策為世界各國發展智慧城市的參考對象之一,2015年6月新加坡政府表示物聯網應用會是新加坡發展成為智慧國土的重要因素。2014年我國核發4G執照後,透過政府政策推動及產業界的合作,台北、新北、台中、台南、高雄等都市積極發展成為智慧城市,本文藉由探討新加坡國內布局及物聯網應用案例,作為我國發展智慧城市時的參考。
建立智慧國土平台
新加坡於2006年起,因應未來人口老化、健康照護、能源等相關議題,規劃了為期十年的智慧型國家計畫(Intelligent Nation,簡稱iN2015),作為智慧國土的基礎藍圖,由新加坡資通訊發展局(Info-communications Development Authority of Singapore,簡稱IDA)主導,以建立高速、普及、智能化、安全性的通訊基礎建設、發展及提升新加坡資通訊的國際競爭力、培訓專精於資料分析的團隊及具全球競爭力的資通訊人力,透過更先進的資通訊應用技術協助經濟部門創造新型商業模式,以及促進政府部門和整體社會的轉型。
2014年11月發布延續iN2015的智慧國土(Smart Nation)計畫,該計畫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在2015年完成iN2015計畫中所規劃的無線設施、感測器與網路配置;第二階段是期望IDA能與產業夥伴合作,部署大規模的科技合作案,並擴大部署的範圍。
在智慧國土的政策發展中,新加坡著重於城市永續上需要有潔淨的能源、廢棄物的管理與更新都市建設;民眾健康照護上,需要顧及社會心理學、城市綠化、公共衛生及銀髮族照護;宜居性的考量上,包含了交通基礎建設、資通訊及電信服務基礎建設、客製化導向的服務需求、在地及鄰近的服務;安全議題上,除了水源、食物安全的議題外,也有風險管理、資料傳輸安全管理等議題。
新加坡政府與各界專家建立了「智慧國土平台」(Smart Nation Platform,簡稱SNP;附圖),以建立系統為前提,圍繞著三個關鍵領域:連結(Connect)、收集(Collect)及感測(Comprehend),以更方便有效的方式連結,透過感測器收集資料數據,並有效的共享數據,使建設過程敏捷並完善,開放資料讓民眾積極的參與基礎建設,並基於居民、企業與政府的利益來主導並支援智慧國土生態系統的共同技術架構。
附圖 智慧國土平台
SNP第一階段目標包括:建立通訊設備、提供安全的無線網路、部署共用感測器及發展其平台系統運作,加強跨部門的合作。如在交通流量大的區域部署感測器;除了重建裕廊湖區外,也將SNP的範圍推廣至Yunhua區中的建物安裝及連結感測器,以提供當地居民更好的服務,也將會提供商業合作的機會給有部署感測器或通訊經驗的大型公司或新創企業。
智慧國土平台、感測器智慧盒、異質網建設、裕廊湖試驗區、IoT@Home、智慧住宅、能源管理系統、生活資料共享、城市感知技術、智慧交通管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