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政經瞭望】日、韓推動低碳綠色城鎮之探討
李玲瑜 (2012/04/10) 《台經月刊第35卷第4期》
隨著全球性氣候變化與溫室效應對人類生活環境的持續性影響,如何實現社會、經濟和環境的永續成長及尋求嶄新的能源動力,儼然成為一個國際性課題。因此,世界各國開始積極探索適合人居,且符合永續經營的低碳型城鎮及社區生活型態,該趨勢亦逐步開展到東北亞地區,低碳社會的發展已形成廣泛的區域性共識,諸如日本、韓國等,不僅積極拓展綠色經濟,在邁向低碳城市的企圖心上更為顯著。以下將針對日本及韓國現階段關注綠色城市或社區永續發展過程中,所推動的運作模式與重要成效進行探討,並規劃相關經驗與施政方針。
日本低碳城鎮發展
福島核災重創日本整體社會經濟,加上本身為天然資源匱乏之國家,故在311事件發生後,前日相菅直人宣布終止過去日本政府所制訂預計2030年要將核能發電比例提升至50%的能源計畫,轉向積極發展各種綠色再生能源,如太陽能、風能、生物能等,作為日本能源政策的重要基礎。然而,為確實履行2010年由前首相菅直人所提出的溫室氣體減排承諾,即2020年前使溫室氣體排放量下降25%,在評估減緩核能發電進程後,日本政府更進一步擴大於創新能源技術的開發,以及低碳智慧城市的生根,希望能藉由低碳措施的實施,符合且滿足日本當前國內能源需求之急迫與社會輿論方向。
目前,日本政府大力推展的綠色經濟項目,主要包括能源效率、節能設備、綠色家電、智慧住宅、碳足跡(Carbon Footprint)產品、智慧電網、智慧型社區∕城鎮(Smart Community)、次世代汽車等,其綠色發展策略之應用範圍相當廣泛。依此,日本投入約75兆日圓於綠色能源政策,著重於供應端與需求端的效率提升和低碳技術的發展,其中優先著重領域包括發輸配電相關技術、智慧型運輸系統、燃料電池車、運輸用生質燃料生產技術、創新材料生產技術、高效率住宅與建築、次世代高效率照明、建築能源管理系統、能源與電能儲存等。
藉由各方面先進技術的研發及技術能量的累積,為能快速、有效改善日本傳統能源需求結構,由日本政府為主要推手,全面整合相關技術資源與能源專業知識,並通過提出基本低碳環境之遴選準則,以建立維持綜合性的管理體系,配合溫室氣體排放的控制目標,從而形成全新整合型的低碳化城鎮和社區,稱為「智慧型社區」(Smart Community)。
日本所推動的智慧型社區計畫耗資約十億美元,為期五年,主要由日本經濟產業省(METI)負責相關計畫的實施作業與組織管理,並由新能源產業技術總合開發機構(NEDO)擔任秘書處協調溝通的角色,專責媒介日本政府所提供的資源,亦負責實際的發展路徑規劃與業務推廣工作,而執行部分則由「日本智慧型社區聯盟」(Japan Smart Community Alliance)負責,涵蓋領域包括:電力∕瓦斯業者、汽車∕電力設備製造商、資通訊∕土木建築∕金融貿易業者等。日本的智慧型社區經由眾多能源與環境技術範疇的結合,開發出一種智慧能源管理系統,作為協調電力、熱能與運輸方面的能源使用,範圍包括智慧電網、新及再生能源、電動車、分散式能源、綠建材、智慧建築以及智慧家居等內容。
依此,自2008年起日本政府根據提案內容的先進性和地區性等標準,對參選城市進行評定,並陸續在不同地區分別選定八個地方城鎮作為防止溫室效應的示範地區,並可分為大中小型之城鎮,採取「因地制宜」的政策措施,其中包括人口超過70萬人的大都市橫濱市、九州市及京都市(主要為特定地區之開發)。另於人口在十萬人以下的地區性核心城鎮,如帶廣市、富山市、豐田市,以及人口低於十萬人的小型鄉鎮如熊本縣水俁市、北海道下川町等,目標在於創建永續發展的低碳經濟社會,並實現以城鎮或社區為主體的生活方式,採用有效削減垃圾量、開發綠色能源項目與零排放交通運輸系統等低碳措施,從而促使日本各城市、鄉鎮及地方社區的功能轉型成發展「綠色經濟、永續成長」的整合型低碳能源之示範場域,以下彙整日本低碳型示範城鎮發展的規劃內容(表1)。
低碳城市、智慧社區、再生能源、綠色新政、節能建築、碳排放管理、能源效率、永續交通、地方示範、綠色經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