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扭轉西下夕陽為東昇旭日~消防產業的危機與轉機——專訪正德防火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郭正義董事長
採訪/郎若帆‧許加政‧李巧琳 整理/李巧琳‧林儷菁 (2005/07/05) 《台經月刊第28卷第7期》
觀察國內近年來的社會現象,火災問題隨著工商活動的頻繁、人口的成長與集中、公共設施的多樣化、建築物趨於高層化、地下化、大型化及複合化,而日漸受到關注。然而,原本應更加受到正視的消防產業,卻在外銷市場不易擴展、內需市場漸受中國產品搶攻的情況下,導致國內廠商生產及研發能力停滯不前甚至萎縮。公共安全及防火救災工作實亟需產、官、學、研各界,乃至全民一同正視並尋求改善之道。此篇專題即針對安全產業中的消防器材部分,專訪正德防火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郭正義先生,暢談消防產業的發展情況,提出目前消防產業所面臨的困境以及所需的協助,並分析產業未來的發展趨勢。
攸關人民生命的傳統產業
‧請您談談目前消防安全產業發展的現況,以及台灣在這項產業上所具備的競爭優劣勢?
消防產業為特殊的傳統產業,其屬性為本土內需型產業,因為攸關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卻也是必須存在的產業。這項產業商品的特性為:(1)種類繁多且需進行跨產業及技術的結合,諸如滅火器的製造需要化工產業生產之鋼板與化學藥劑,水帶的布料與內襯所使用的部分則屬於紡織產業,灑水頭需利用銅頭及感應裝置,以及各種銅及鋁合金之消防接頭,開關室內外之消防栓等,皆必須結合各種材料與技術;(2)消防器材為耐久品而非消耗品,因此產業的擴展囿於市場需求量小、成長幅度有限,而無法大量製造生產,相較於其他產業而言,未來發展更顯得困難重重。
就目前發展情勢而言,國內消防安全產業的優勢是消防專業技術,以及人才已從開發中國家進入已開發國家的水準,具備進入國際開發中國家的基礎。雖然,目前國內擁有優秀研發製造人才,但因法規制度及驗認證體系不健全,使得業者投入於相關消防器材研發之資金及生產規模逐漸縮減,此點仍有待政府政策扭轉此一局勢,未來才能有所作為。
由於消防器材不是消耗品、消費品產業,而是附屬於建築業(房屋、工廠)及產業防火的第二線產業,在我看來許多應透過政府、主管機關、地方政府互動才能成就的合作關係與機會,都因各自立場敏感導致對立而無法融合,是造成今日消防產業退步的主要原因。
另外,目前國內面臨建築業景氣蕭條,許多傳統產業移往中國,導致國內消防器材產業空洞化,不止是國內、日本、韓國、東南亞、英國、歐洲各國、美國皆相同,可以說是全世界消防器材之發展都不理想。國內雖空有優秀的人才及技術,但因缺乏國際競爭力及和國際接軌的認證標準,只能從事勞力密集、低技術層次、低利潤的消防器材和設備生產,淪為國際知名廠牌的代工廠,甚或生產的商品只限於國內市場競爭而無法行銷於海外市場,這些問題均有待政府著手推動產業再造工作。
消防產業、耐久品、消防器材、國際接軌、ISO標準、消防法規、產業空洞化、國際認證、產業聯盟、安全設備、工安產業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