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氣特別報導】國際景氣止跌回溫 反彈號角處處吹起——2010年經濟景氣趨勢研討會側記
整理/許芬鈴 (2010/01/05) 《台經月刊第33卷第1期》
盱衡2009年全球經濟持續受到金融海嘯的影響而下滑,世界主要經濟體聯袂進行降息、競貶貨幣、信貸緊縮等救市手法。當2008.09~2009.05景氣對策信號連亮了九顆藍燈之後,受惠於中國、印度等新興經濟體的反彈,一時之間國際景氣似乎擺脫蕭條,轉而呈現復甦的榮景。然而,面對金融風暴的後遺症與衝擊,這波反彈號角是否能夠彌補經濟趨緩的缺口?亦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
鑑此,本院於2009年11月5日(四)假國家圖書館國際會議廳,舉行一年一度的「2010年經濟景氣趨勢研討會」,會中主要安排三項重要議題,首先由洪院長德生主講「2010年主要國家暨國內經濟景氣展望」,針對國內外景氣趨勢與展望提出報告分析;其次由龔副院長明鑫主講「後金融風暴時代的台灣產業發展新課題」,藉以解析金融海嘯引發其他產業重組的骨牌效應;最後是由研六所楊所長家彥主講「打造下一波傳奇─服務業的發展與創新」,闡述服務貿易與創新的觀念,以及主要國家服務業之發展與比較。
本次研討會當日與會的貴賓包括產、官、學、研等各界菁英約計230人次,以下茲將各界關注的經濟景氣、貨幣政策、新興產業及失業率與金融等議題進行重點之摘要與說明。
‧綜合研討會各項研究數據指陳,台經院預測2010年經濟數值將上修,但對於整體景氣而言,是否仍有需要留意的隱憂?
受惠於出口明顯的成長,以及民間消費微幅回溫等影響,在不包含兩岸簽署MOU,以及ECFA所帶動的經濟效益下,本院預估2010年台灣經濟成長率將轉為正成長,達4.21%。惟觀察整體景氣,尚有一些影響未來台灣經濟成長的不確定因素,例如兩岸關係的後續發展,各國政府財政及貨幣政策退場、美元貶值和高油價以及通膨的影響外,猶需留意HINI疫情的蔓延、就業市場的復甦速度⋯⋯,上述均為本院預測模型較難掌控的。
‧從預測值觀看,台經院認為哪一部分的成長,對2010年的GDP挹注為最?
誠如本次研討會會中所提及,在國際景氣緩和的增溫下,亦帶動我國民間消費的微幅成長,但影響最大的仍屬於外貿部分。觀察台灣出口表現止跌回升,由2009年-20.07%轉為正成長10.45%,其中雖然政府部門挹注的公共投資對GDP增添些許力道,但囿於財政困窘,所以公共投資的貢獻仍有其限度。
‧近期坊間多所關注ECFA,試問如果兩岸完成簽署,是否可推升我國的經濟效益?
台灣長年在政治因素干擾之下,看著國與國之間相互簽署多邊、雙邊貿易協定,而我國卻苦無其門可入。假設台灣在短期之內無法簽署FTA的話,那麼兩岸對簽ECFA不啻為增長外貿的要素之一。但同理可推,如果我國僅能與中國洽簽ECFA,而無法與全球同時接軌FTA的話,那麼在零關稅的誘因之下,我國或許會將貿易重心轉移到中國,而因此無法大幅增加在全球性的貿易量,在ECFA的規範架構下,或許將形成更依賴中國的態勢,此舉將會帶來相對性的貿易風險。另一方面,由於屆時進口亦是零關稅,在貿易總量增加有限,進口關稅已確定有所折損之下,那麼洽簽ECFA可能發生的負面效應,亦不能默視。
經濟成長率、出口復甦、民間消費、ECFA效應、油價波動、通膨壓力、兩岸經貿、央行政策、失業率、國際景氣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