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亞洲政經瞭望】中國與東協科技合作之前景

 

台經月刊

 

【亞洲政經瞭望】中國與東協科技合作之前景

莊朝榮  (2015/04/20)    《台經月刊第38卷第4期》

博覽會是中國與東協經貿合作的重要平台

中國—東協博覽會是由中國國務院前總理溫家寶倡議,由中國和東協十國經貿主管部門及東協祕書處共同主辦,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承辦的國家級、國際性經貿交流盛會,每年定期在廣西南寧擧辦。博覽會以「促進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建設、共用合作與發展機遇」為宗旨,涵蓋商品貿易、投資合作和服務貿易三大內容,是中國與東協擴大經貿合作的新平台。中國與東協各國之間的科技合作亦屬於中國—東協博覽會中的一環。

2012年第九屆中國—東協博覽會,主要口號是「中國—東協博覽會合作共贏促發展」。該屆博覽會舉辦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論壇等十多項高層次會議、論壇和交流活動,並首次以科技合作為主題,特別舉辦中國—東協科技部長會議,以突顯中國與東協各國之間科技合作的重要性。2013年第十屆中國—東協博覽會中,中國—東協科技合作成果展區主要以「中國—東協科技夥伴計畫」(簡稱科技夥伴計畫)為核心,展示中國與東協國家科技合作的13個典型案例。2014年舉辦第11屆中國—東協博覽會,以「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為主題,舉辦一系列投資促進活動,進一步增進中國與東協在電力、司法、環保、工商等方面的合作,而科技合作是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內容。此外,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互聯互通、產業合作、海上合作、金融合作等重點領域,將有效推動中國與東協之間的投資合作,使全方位合作更加深入。

 

中國與東協科技合作關係密切

自1991年中國與東協建立對話關係以來,經貿關係日益密切,自2009年以來中國已成為東協第一大貿易夥伴,2010年1月中國—東協正式簽訂自由貿易區協定。由於中國和東協的經濟、科技領域具有互補性,中國在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科技改善民生等方面累積了豐富經驗,可作為東協國家之借鏡,而東協國家透過科技支撐經濟發展的成功經驗,也值得中國學習。自1994年中國—東協科技合作聯委會正式成立以來,20年來雙邊政府在農業、生物、食品、能源、傳統醫藥、醫療、遙感、地震、海洋等領域的科技合作專案已超過1,000項,而民間科技合作也獲致長足的進展。

在國際金融危機之後,世界各國更加重視科技創新對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各類創新要素在全球快速流動,創新全球化成為新一輪發展趨勢。在創新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國和東協的科技合作已蔚為潮流。在此背景下,為深化中國與東協在科技和永續發展領域的合作,中國前總理溫家寶於2011年11月19日在第14次中國—東協領導人會議暨中國—東協建立對話關係20周年紀念峰會上,倡議推動科技夥伴計畫。


科技夥伴計畫概述

科技夥伴計畫係於2012年9月由中國和東協十國科技部長在南寧共同啟動。科技夥伴計畫堅持平等互利、需求導向、能力建設和廣泛參與的原則,透過開展雙邊和多邊合作,獲得各國領導人的高度關注。科技夥伴計畫旨在透過開展中國和東協的科技與創新合作,共用科技發展經驗,增強區域內各國科技能力,加速地區經濟成長,共同迎接全球經濟一體化。

科技夥伴計畫技術移轉中心聯合實驗室高鐵合作海洋科技創新合作中國—東協博覽會再生能源資訊技術農業科技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