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從專利及市場資訊尋找次世代記憶體未來發展機會
陳佳宏 (2008/07/05) 《台經月刊第31卷第7期》
隨著手機、數位相機等可攜式電子系統產品及車用電子應用之發展,其記憶體需要非揮發性、大容量、高效率傳輸、長時間使用等特性,尤其車用電子之應用上,隨著汽車所配備之電子裝置愈來愈多,對於記憶體容量、穩定性及長時間使用之要求,更甚於其他可攜式電子產品,而目前多使用Flash、ROM、EEPROM等記憶體。
圖1為目前市場上各種記憶體之出貨比重為NAND Flash(注1)占19.70%,NOR Flash(注2)占14.8%,SRAM(注3)占4.7%,DRAM(注4)占57.8%,其他占3.2%。因此Flash目前於記憶體市場上占有舉足輕重之地位。
圖1 2006年全球主要記憶體市場之出貨比重(產值)
以手機來說,依據IEK資料2005年手機整體的記憶體容量的分布中,NOR Flash占有手機記憶體容量的比重高達49%,NAND Flash的部分占有24%,DRAM則占有16%。2007年NAND Flash已取代NOR Flash成為手機記憶體容量需求的最大部分占有42%,而NOR Flash則降至27%。預估到2008年,NAND Flash比重增至47%,DRAM達到24%,NOR Flash則降至22%,NOR Flash 占整體手機記憶體容量之比重排名降至第三名。2010年NAND Flash之比重進一步增至56%,DRAM為27%,NOR則降至13%。全球手機市場走向智慧化、影音化,促進手機記憶體對DRAM、及NAND Flash 容量需求的快速成長。
在此情況下,台灣廠商在NAND Flash領域卻缺乏關鍵量產技術能力,以2006年資料來看,台灣僅於NOR Flash還稍具地位,旺宏以3%占有率排名第八。整個NAND領域中前七大廠商就囊括整體市占率99.5%。台灣廠商並未占有任何地位。
但由於Flash之運作設計導致其微縮不易之可能性,Intel預測Flash之微縮極限於45奈米製程。據ITRS(The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Roadmap for Semiconductors)預測之時間點Nand型快閃記憶體,以及NOR 型快閃記憶體分別於2009年和2010年進入45奈米製程。此外,快閃記憶體之其他限制有資料讀取時間長,反覆讀寫次數難提升,限制其使用壽命,因此許多廠商紛紛投入鐵電記憶體(FeRAM,注5)、磁阻記憶體(MRAM,注6)及相變化記憶體(Phase change Memory;PCRAM,注7)等前瞻記憶體之開發,我國亦是如此。圖2為各次世代記憶體中國際與我國發展現況差距,由圖中可發現,國際上除FreeScale已量產4Mb之磁性記憶體外,實驗室中已可做到16Mb。相變化記憶體方面,三星已開發出512Mb,預計2008年度試產1G之相變化記憶體,而鐵電記憶體方面,富士通已採用180奈米製程將容量擴充至256Mb。反觀國內,目前於磁性記憶體上,僅工研院與台積電合作製作出1Mb之記憶體,相變化記憶體方面,工研院已具備1024bit技術能力,而鐵電記憶體方面僅有清華等五所大學及旺宏做零星之研究,因此國內發展狀況與國際差距仍大,仍有相當大之努力空間。
圖2 國際與國內各記憶體發展狀況
在此潮流下,瞭解自身所處位置及整體發展狀況即相形重要,也因此本研究鎖定鐵電記憶體、磁阻記憶體及相變化記憶體進行專利分析,以瞭解各領域專利布局狀況。
記憶體、NAND Flash、相變化記憶體、鐵電記憶體、磁阻記憶體、專利分析、產業發展、科技創新、台灣廠商、全球競爭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