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台商品牌策略的價值創造模式分析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台商品牌策略的價值創造模式分析

戴彗紋  (2008/07/05)    《台經月刊第31卷第7期》

第二波產業革命

台灣目前正在進行第二波產業革命,過去台灣從製造開始發展,運用低成本的勞動力取勝,台灣在半導體、個人電腦、網通產品,以及消費性電子產品項目中,都拿下全球市占率第一的寶座,然而隨著中國漸漸成為「世界工廠」,台灣代工優勢已不復存在。因此像宏碁、華碩等企業開始發展自創品牌之路,而中國的崛起對台灣來說,在代工的競爭上是個威脅,但在品牌的發展上卻是個機會。愈來愈多的台商也看到這樣的前景,藉著擁有相近文化言語背景的優勢,以及過去在台灣的經驗,紛紛西進中國。尤其是愈來愈多文化、服務、流通等產業的台商到中國成功的自創品牌,期能藉由中國市場這塊跳板,躋身邁向成為全球品牌的一員。

台商總是在尋找機會。為了迎接品牌時代的來臨,相當多台商開始進入中國自創品牌,雖說成功者眾,但失敗者也不少,以下將針對目前台商在中國自創品牌現況、機會與威脅、品牌發展模式,以及關鍵成功因素等做簡單介紹,期望能提供台商進入中國自創品牌的新模式想法。

 

台商在中國自創品牌之現況

這些年,愈來愈多的台灣品牌亮相中國,這些品牌已與中國消費者的生活密切相關。比如永慶房屋、TonyWear、王品台塑牛排、林莉婚紗,這些台北街頭熟悉的食衣住行育樂品牌都到了上海。走國際精品路線的夏姿進駐外灘,掌控消費電子血脈的聯強,也在中國建立五大運籌中心。而台中沙鹿做鞋類代工起家的永恩集團,在中國自創的「達芙妮」,已經是中國女鞋的第一品牌,擁有2,200百家店。出身台中大甲的捷安特,已經開了2,100百家自行車門市,北起哈爾濱、南到海口,只差西藏和青海沒有布點。現在台灣共有這些連鎖品牌約1,300個左右,而在中國已經擁有了2,300個,大約有1,400~1,500是在過去三年內開設的,其中較知名的品牌約100個左右,而這些企業主要分布在服務領域。


台商發展自創品牌的機會與威脅

(一)強大內需十分誘人

中國有很多優勢,不單只吸引台商,全世界的商人都被吸引,全球500大企業已經全部進入了中國,強大的內需市場十分誘人。其二,中國擁有質優價廉的各類人才。中國大學學生超過2.3億,而且因為人力薪資較為便宜,可提供給企業作各類人才的使用。這也為台商進入中國發展品牌策略時的絕佳機會。

國際級大廠當前已意識到中國龐大的內需商機,擬利用台灣與中國同文同種的優勢,藉足搶灘中國,再配合當地消費者普遍存在世界級「名牌」的迷思,爭取本身的卡位布局。而此係國際級品牌急欲搶進中國的一大誘因,這也反應出台灣自創品牌進軍中國的困難度,台灣自創品牌未來在世界名牌積極分食市場大餅的情況下,生存空間恐遭壓縮。

(二)卡在不上不下的局面

國際知名的企業,紛紛進入中國積極布局,中國本土企業的崛起速度,更是無法想像的快。台灣的優勢,一直被趕上,甚至被超越。比起歐美日,台商的制度和文化不夠成熟,再與中國本土企業相較,成本又無法比當地低,結果「卡」在中間,陷入一種「不上不下」的局面。產業界認為,鞏固代工地位,以及強化自創品牌的行銷,將成為未來台商在國際產業舞台競爭的必備要素。

台商品牌發展自創品牌中國市場內需市場競爭威脅通路建設全球化思維創新策略品牌成功因素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