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ECFA對我國中小企業帶來之競爭與商機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ECFA對我國中小企業帶來之競爭與商機

倪浩軒  (2011/01/05)    《台經月刊第34卷第1期》

近年兩岸經貿往來日益深化,隨著早先的開放陸客來台、開放陸資來台、兩岸大三通、兩岸金融監理合作備忘(MOU)簽定,乃至於2010629所簽ECFA,與後續要談的「貨物貿易協議」、「服務貿易協議」、「爭端解決機制」、「投資權益保障」協議,以及陸生來台方案和正在研擬的放寬陸客來台自由行限額等,未來兩岸商品進口的關稅將逐項逐步降低,兩岸服務業市場准入與雙項投資的限制將逐漸解除,兩岸之流動將更頻繁自由,兩岸市場開放範圍的廣度和深度將進一步加深。

ECFA對我國中小企業的影響首先要考慮的是台灣本地市場規模的消長,最直接的影響在外來人口的增加。由於法規的鬆綁,中國企業來台設立據點後連帶將吸引商務人士來台,而觀光客更是外來人口的大宗,未來可望達成商務身分的自由行陸客,不限人數的一律開放,一般身分的自由行陸客,依城市為單位分階段開放的共識,由於正式實施的時間可能會落20117~8月,屆時將替台灣的內需市場注入一股新的能量。除了商務人士和觀光人士之外,20108月通過陸生三法後2011年將開放陸生來台就讀大專院校,第一年限2,000人。

 

評估兩岸經貿自由化影響的兩大方向

除了外來人口的增加,兩岸經貿自由化後台灣產業將有新的定位,如台灣成為多元創新基地、華人市場最佳夥伴、製造價值整合者。新的定位將創造新的產業活動,隨著企業的進駐對本地市場規模帶來影響。而一些特定產業的低階技術生產活動會進一步移往中國,如電子業、機械業等,隨著企業的移出對本地市場規模也會帶來影響。本文進一步將兩岸經貿自由化的影響分成二大方向評估,分述如下:

(一)台灣本地市場面對外來競爭

目前早收清單我國已經承267項商品降稅,未來降稅的商品項目會更多、稅率降幅會更大,未來中小製造業將面臨來自中國商品更激烈的競爭。另外早收清單中我國對中國開放了九項服務部門,包括一項金融服務業。具體的開放細節雖然各有不同,但綜觀來說未來中小服務業也將面對更多來自中國業者的挑戰。

(二)我國業者拓展中國市場

過去中國的經濟快速成長,民眾收入穩定上升,再加上中國13億的人口規模等條件,讓中國存在龐大內需市場商機。面對中國市場起飛,協助我國中小企業開拓中國內需市場,進而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成為我國產業發展的重要課題之一。然而,中國是一個相當競爭的市場,除了要面對全球國際企業競爭,還要面臨當地陸資企業威脅,加上中國仍是一個人治社會以及相當保護本土企業等障礙,增加了進入中國市場的複雜程度。不過,自從兩岸政府簽ECFA後,在貿易的關稅、非關稅障礙,以及投資的限制和保障等方面,都可望有明顯的開放與改善,提高兩岸經貿自由化程度,為我國產業拓展中國內需市場帶來更多的機會。

下文將針對這兩個方向,台灣本地市場面對外來競爭、我國業者拓展中國市場,分成金屬機械業、化學工業、民生工業和服務業,討論兩岸經貿自由化對我國中小企業的影響。

兩岸經貿自由化中小企業轉型MIT品牌形象關稅障礙差異化策略服務業投資中國市場通路產業升級競爭優勢製造價值整合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