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政經瞭望】中國股市2007年回顧與2008年展望
孫明德 (2008/01/11) 《台經月刊第31卷第1期》
全球及中國股市2007年走勢
全球股市在2007年歷經了大幅的波動,在年初重挫後反彈走高,但自7月起受到美國次級房貸風暴影響,全球各主要國家的股市開始下跌,美國Dow Jones、Nasdaq、英國FTSE及日經225指數分別於8月底及9月中跌至第三季的最低點。而在各國央行調整貨幣政策之後,各主要國家指數才開始止跌回穩,不過由於次級房貸風暴仍餘波蕩漾,使得全球股市波動幅度加劇。
隨著全球重要股市的波動,亞洲主要國家股市也隨之起落,表1為亞洲主要股市近三年表現數據,2005年主要上漲國家為日韓及東南亞國家,2006年起除了泰國受到軍事政變影響股市不振外,其餘各國均呈上揚走勢,中國股市表現更為突出,全年上漲幅度達130%,而到了2007年,雖然全球股市受到國際油價及次級房貸風暴等不利因素衝擊,走勢並不穩定。中國卻由於其金融系統較為封閉,與外部連動程度較低,使得股市走勢並未與全球趨勢相同。
表1 亞洲主要股市漲跌幅(2005~2007/11)
中國股市的需求部分,由於其國內資金充裕但對外投資受到限制,在籌碼供給部分,多數上市企業股權多數由政府持有,形成大量資金爭逐少數股票,因此在資金行情的推動之下,自2006年起即逐步上揚,且漲勢延續至2007年第三季才有所緩和(請參考圖1),其上漲幅度大於多數亞洲國家股市。
圖1 中國深圳及上海A股走勢(20061/4~2007/12/20)
中國股市上漲成因分析
若進一步分析本波中國股市上揚,其主要因素可分為以下三點:
(一)外匯存底激增擴大貨幣供給
中國外匯存底自2001年未達2,000億美元,2007第三季已達1.4兆美元,七年間增加了1.2兆美元,若以美元兌人民幣匯率7.5計算,全數兌換成人民幣將高達9兆人民幣,若再考慮貨幣乘數效果,則創造出的人民幣部位可能高達8~10倍,對於其國內貨幣供給形成相當大的壓力,而2007年貿易順差不僅單月順差屢創新高水準,全年更預計將突破2,500億美元,雖然中國政府多次升息及提高存款準備率,但凍結資金速度仍不及貨幣供給增加,這使得中國股市資金來源相當充裕,提供了指數上揚的動能。
(二)人民幣升值預期帶動熱錢流入
中國政府由於貿易順差近年大幅增加,受到歐美日等先進國家壓力,而在2005年採取較為彈性的匯率制度,由於中國外匯存底及順差快速增加,原本外界預期人民幣匯率將有大幅升值空間,不過就近兩年半的數據觀察,人民幣匯率漲幅有限(如表2所示),尤其相對其主要出口競爭國之東南亞國家而言,自2005年~2007年10月累計漲幅僅高於印尼,相對匯率不升反貶,不僅使得出口及貿易順差持續擴增,更無法降低外界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使得投資熱錢持續透過各種管道流入,並投資於股市及房地產市場,成為第二項支撐股市的重要資金來源。
中國股市、人民幣升值、資本市場、資金行情、國際經濟、中國貨幣政策、股市泡沫、外匯存底、企業獲利、本益比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