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陳博志論壇】提高就業與薪資的股市政策

 

台經月刊

 

【陳博志論壇】提高就業與薪資的股市政策

陳博志(台灣大學經濟系名譽教授‧台灣經濟研究院顧問)  (2014/12/08)    《台經月刊第37卷第12期》

我國近年就業和薪資不振,實質平均薪資甚至退到16、17年前的水準,政府和各界都想找出對策。各種政策最正確而重要的方向,應是改善決定薪資的基本經濟和產業因素(注1)。可改善基本因素的政策很多,股市政策當然也可有一些作用,政府於是也推出了就業100和高薪100的股票指數,這兩項指數若編得好,也確可有一點提升就業和薪資的作用。不過這類指數不容易編得符合政策目標的期待,而股市也有其他可更積極有效提升就業與薪資的政策值得推行。

我國薪資和就業偏低的基本原因之一,就是近年國內投資偏低和新產業發展太少。而股票市場最主要的責任就是提供資金給企業,所以股市最重要的工作應努力去找出良好、有潛力之新企業來上市上櫃,以便將民眾儲蓄的資金提供給這些企業做投資。我國股市在這方面的努力仍有甚大加強的空間,現行證所稅對已上市股票之買賣幾乎不課稅,而對新上市和興櫃股票卻要課重稅的做法,即暗示政策更偏好已上市股票之投機買賣,而較不喜歡新上市和新產業,導致2013年登錄興櫃家數已經腰斬。

而這幾年海外股票和企業來台上市的TDR和F股等制度,以及其他如讓外國ETF來台買賣的政策,都是要把資金媒介給外國的企業,是幫助外國的投資而減少國內投資的資金來源,可見我國股市仍有甚大加強協助國內投資的空間。主管機關和相關人士不該只努力擴大股市規模及股市相關產業的獲利機會,而應努力促進國內投資,也就是讓國內更多新產業、新企業能藉股市取得資金來投資發展。

股市幫助就業的第二個方法是股價上漲。它可以增加消費、提振景氣,因而可以促進就業甚至提高薪水。高股價也可以提高Tobin教授提出之「Tobin的Q」,也就是企業股價對其投資成本的比例,從而促進投資。若企業花一億元投資設廠因而可賣出A億元的股票,Tobin的Q即等於A。當A大於1時,原企業立即可藉出售股票而獲得A減Q之利益,所以不管這項新投資是否能藉生產而獲利,企業都可藉出售股票而獲利,因此Tobin的Q大於1時,企業會傾向於增加投資。由此可見,高股價確有提高投資從而提高就業和薪資的作用。

然而,高股價使企業不管是否能真的由生產獲利都願投資的事實,也表示整體股價偏高時很可能有很多投資並無法真的由生產獲利,只是藉投資以印股票來騙鈔票,所以是浪費而不利於國家長期發展的投資。而股價若偏高太多而形成泡沫經濟和激烈波動,則會吸引太多資源和人才投入非生產性的投機活動,股價下跌時又會造成不景氣和消費投資的低落,對國家經濟和就業的傷害更大(注2)。

所以股市政策應以維持合理的價格為目標,政府不要為短期改善景氣和提高投資及就業等利益而鼓勵甚至介入炒高股價。

第三類可能影響薪資和就業的股市政策,是鼓勵資金轉向購買較能促進就業和提高薪資的企業。最近的就業100及高薪100指數也許都具有這種目的,不過這目的恐怕不易達到。由於所挑選的必是既有企業,就算我們能挑選到過去較願意支付較高薪水及多僱用人員的企業,把它們納入指數或鼓勵的範圍,並使其股價因而上漲,但並不一定會因而再加薪或投資更多並僱用更多員工。而其他因資金轉買被獎勵之企業而股價下跌的企業,卻不無可能有些會因而較難增加投資及僱用。所以這種在既有企業中挑選並重分配股市既有資金的政策,對就業和薪資的效果是正或負很難確定。它較明確的效果可能是發獎狀給被選中的企業,讓其股東因股價上漲而獲利,並表示主管機關有在做事而已。

實質薪資國內投資新產業股市政策就業100指數Tobin's Q資本市場股價泡沫證所稅高薪指數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