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5G專用網路政策與發展現況
鍾銘泰 (2020/12/09) 《台經月刊第43卷第12期》
5G技術與5G專網的重要性
隨著通訊技術的演進,各國相繼釋出5G頻譜並競相投資與布建5G基礎設施。鑒於5G技術已成為泛用技術,具有超大頻寬(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 eMBB)、超大連結(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s, mMTC),以及超可靠低延遲(Ultra-Reliable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 URLLC)等三大特性,讓更多的創新應用服務成為可能。
國際上推動5G發展,主要以提供一般消費者的通訊服務為主,但行動通訊業者將提供更多瞄準企業而推出的5G創新應用服務,例如智慧工廠、智慧交通、遠距醫療、智慧農業、智慧零售、智慧物流及其他應用。現階段5G專網仍處於起步階段,即便許多設備商、系統整合商、標準制定機構和監理機關聲稱已做好準備,國際上德國、日本、法國、香港等國家或地區已完成指配頻段供5G專網使用,未來5G專網是電信業者非常重要的業務之一(Gartner, 2019a)。
5G專網之市場趨勢與規模
(一)市場趨勢
所謂的「專用網路」(Private Network)係因應特定目的、場域、獨立運作的網路型態,其主要目的為鼓勵垂直場域業者發展創新應用(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2019),與大範圍涵蓋的5G商用網路迥異,5G專網提供新興技術如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與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IoT)等應用整合平台。
根據Gartner提出的「新興技術發展週期曲線」(Hype Cycle for Emerging Technologies),依照各種新興技術的炒作熱度與技術成熟度,將其歸為新興技術發展週期(附注)。Gartner每一年針對30種新興技術發展週期,進行並預期這些技術在未來5~10年內將大幅改變社會和企業。觀察2019、2020年的變化,5G於2019年入榜,並直接落於「過高期望的膨脹期」,於2020年移出30種技術名單。而5G專網則首次於2020年入榜,並落於「科技誕生的觸發期」,且Gartner認為5G專網成熟時間尚需5~10年,才會達到高峰期(附圖)。
附圖 新興技術發展週期曲線
(二)市場規模
根據我國行政院(2019)發布的「台灣5G行動計畫(2019~2022年)」推估,在推動5G應用科技整合與垂直應用專網發展,逐步孕育我國5G系統整合方案。預計2020年可衍生國產5G產品年產值為新台幣50億元以上,提升國產5G小型基站之技術自主率,於2022年衍生國產5G產品年產值達500億元以上,並提升國產5G小型基站之全球市占率達30%。
根據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2019)預估,全球行動專網市場規模於2019年為148億美元,至2025年將大幅成長至372億美元,於2018~2025年間之複合年成長率為18.5%,而歐洲大廠需求將是主要成長動能來源。鑒於5G專網高安全的特性,可有效降低網路安全疑慮,有助於提升企業專網需求,進而引發產業關注,同時也驅動5G技術市場發展(Anthea Chuang, 2019)。此外,經濟部正積極整合我國充沛且完整的5G供應鏈,提供5G通訊技術、服務、應用場域完整的解決方案(Total Solution),加上政府政策大力支持下,預估將能創造我國5G專網商機將達新台幣500億元(中央廣播電台,2020)。
5G專網、垂直產業、數位轉型、智慧製造、頻譜分配、企業專網、政策支持、網路安全、創新應用、國家競爭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