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微電網技術整合多元再生能源與複合儲能系統概述
李庭官.蔡松峯.洪幼倫 (2021/03/09) 《台經月刊第44卷第3期》
台灣能源總供給量中,97.82%依賴進口,自產能源僅占2.18%,且多數來自於再生能源(約占2.03%),能源進口供應易受全球情勢變遷衝擊,因此發展多元能源自主及兼顧溫室氣體減量為主要之課題與挑戰。在2020年11月18日經行政院所核定之「能源轉型白皮書」提及:在創能方面,政府亦已規劃各類再生能源的發展目標,2025年各類再生能源推廣目標為太陽光電20,000MW、風力發電6,938MW、地熱能200MW、生質能813MW、水力2,150MW及燃料電池60MW,並達發電占比20%之目標。
台灣新能源轉型政策
因應台灣新能源轉型及電力自由化之政策(表1),未來台灣能源將呈現不同以往的應用模式(圖1),售電業、輸電業、配電業的營運不再是台電公司一家獨攬,私人與民營企業只要符合《電業法》所規定之資格,亦能承攬相關電力業務。
表1 台灣新能源轉型之政策目標
圖1 新能源轉型模式
在新能源轉型模式中,電力業者與用戶皆有其相對應的角色,包括再生能源發電業者、自用發電設備設置者、儲能系統擁有者、需量反應提供者、家庭用戶、偏遠地區用戶與離島用戶等。
電力業者的收益可能來自於再生能源躉售、電力銷售或快速反應備轉、調頻備轉、即時備轉、補充備轉等電力系統輔助服務;工廠與住商用戶可藉由契約容量抑低或尖離峰電力調度以節省電費;而一般用戶的效益則來自於自發自用、節電收入或備用電力。其中,微電網技術整合多元再生能源與複合儲能系統將成為新能源轉型模式重要關鍵,而建立能源整合管理中心與電力交易平台,乃用以整合再生能源發電、分散式發電、儲能、節電等設備,並作為台電公司、電力業者與用戶之間溝通的橋梁。
因應不同應用層面,能源管理系統發展衍生出智慧城市類型之社區能源管理系統(CEMS)、樓宇能源管理系統(BEMS)、家用能源管理系統(HEMS);智慧電網類型之電網級能源管理系統(Grid-EMS)、區域型能源管理系統(Local-EMS)、離島型能源管理系統(PMS);及產品類型之儲能能源管理系統等。
能源轉型、微電網技術、再生能源、儲能系統、電力自由化、智慧電網、非核家園、離島供電、能源管理系統、氫能源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