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政經瞭望】中國會展產業發展趨勢與政策
孫林(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吳信坤(上海社科院世界經濟研究所碩士生) (2014/07/08) 《台灣經濟研究月刊 (第37卷第7期)》
會展是聚會、獎勵旅遊、年會和展覽活動的總稱。英文簡作「MICE」,四個字母分別是Meeting、Incentive、Convention、Exhibition英文單字的第一個字母組合。根據「中國國民經濟行業分類與代碼」對會展業的界定,會展業隸屬於商業服務業,指會議及展覽服務,即為商品流通、促銷、展示、經貿洽談、民間交流、企業溝通、國際往來而舉辦的展覽和會議等活動。上海會展學院副院長胡平認為,會展業是一種以會展公司和會展場館為核心,以會議和展覽為主要形式,為其他各種經濟或社會活動提供服務,能夠帶來直接或間接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並能發揮帶頭作用的綜合性服務產業(注1)。
中國會展產業發展現狀
自20世紀九○年代以來,中國會展業進入快速發展時期,會展數量不斷增加、展覽面積迅速擴大、場館建設日臻完善,會展業已經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新亮點(附表)。
附表 中國展覽會數量及會展業產值
(一)會展數量與規模快速增長
近年來中國會展市場總量持續上升,展會的數量和規模增長迅速,已經步入會展大國行列。估計2013年中國共舉辦3,021場展覽會,總面積估計約8,330萬平方公尺。其中經貿類展覽會共計2,363場,比2012年增長15%;展覽總面積約為7,015萬平方公尺,比2012年增長16%,約有一半的展覽會規模擴大。從展會類型來看,經貿類展覽會占全部的比例約為81%,是會展業最主要的類型;人才招聘會共計330個,占12%;展銷會共計263個,占5%,此外還有65個其他類型展覽會,比例約為2%(注2)。
(二)會展場館建設擴展迅速
會展場館是會展業的基礎設施,在會展產業鏈中具有重要作用。中國作為會展業後起之秀,不斷加大對會展基礎設施的投入,會展場館建設擴展迅速,並呈現出規模大、參與主體多、城市範圍廣的特點。如果單從場館面積來看,中國已超過歐美等發達國家,躍居世界前列。2013年中國已建成展覽館210個,室內展覽總面積為743萬平方公尺;在建展館十個,展覽總面積為215萬平方公尺;待建展館為五個,展覽總面積為56萬平方公尺。其中,山東省以34個專業展館位居榜首,其他依次分別是江蘇省23個、浙江省17個、廣東省16個、上海12個、北京九個。而各省市專業展覽室內總面積排名,山東省以104.94萬平方公尺的總面積排名首位,廣東省則以84.55萬平方公尺排名第二位,上海以43.48萬平方公尺列第五位,而北京則以34.79萬平方公尺的總面積位列第八位(注3)。估計2013年中國室內可租用面積大於等於5,000平方公尺,且舉辦兩個以上經貿類展覽會的展覽館計132個,合計室內可租用總面積為572萬平方公尺(注4)。
(三)會展業區域集聚效應突出
中國會展業地域分布較為集中,集聚效應突出。上海、北京、廣州三大一線會展中心城市優勢明顯。從經貿類展覽會數量上看,上海市2013年共舉辦361個展覽會居為首位,約占全國展覽會總數量的15%;廣東省295個展覽會,約12%居第二位;北京市265個展覽會,約11%居第三位。估計2013年共有六個省(區、市)舉辦的展覽會總數量超過100個,分別是上海、廣東、北京、浙江、山東和江蘇,合計舉辦1,434個展覽會,約占展覽會總數量的61%。
中國會展業、展覽市場、政府政策、場館建設、產業升級、品牌化發展、市場化趨勢、國際化競爭、數位轉型、專業展會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