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產業透析】六輕投產前後石化業產業關聯及結構分析

 

台經月刊

 

【產業透析】六輕投產前後石化業產業關聯及結構分析

林祐民  (2005/04/05)    《台經月刊第28卷第4期》

台塑企業原是從石化產業之中下游廠商,由於民國年代台灣經濟起飛,國內基本原料長期嚴重不足,導致石化業中下游的發展受到限制,台塑於是提出了六輕計畫。

六輕投資案於民75年獲經濟部核准投資,最早規劃赴屏東舊機場一帶投資興建,但附近都是養蝦池,為了避免對養蝦池的影響而考慮改赴宜蘭利澤建廠,於是台塑在利澤買280餘公頃的土地,準備供六輕建廠使用,最後由於環保團體的抗爭,六輕於是退出了利澤。之後又計劃到桃園觀音、嘉義鰲谷,但最後都在地方反對下而一一敗退。在台塑於桃園觀音計劃無法執行後,便準備到中國投資海滄。一直1991時,六輕轉到麥寮而起終於拍板定案有了開端。

至今六輕一、二期已2001年中陸續完工生產2002年繼續投資第三期擴建工程,第四期亦2003年中開工。為瞭解台塑六輕投產前後的產業變動情形,本文擬探討六輕投產前後其產業關聯效果以及產業結構的變動情形。
 

產業結構之變動

一個國家的石化產業的指標主要是看乙烯的年均消費用量2004年台灣年用量200萬噸,台塑六輕2003年的產能就160 萬噸,未來台塑六輕四期的台塑三號輕油裂解設備完工後,將增加年產120萬噸的產能,總產能將280萬噸,屆時加上中油的產量幾乎可以完全自給自足。而台灣的下游塑料廠、射出廠和塑料用戶產業大多已外移,未來僅六輕的乙烯的產能即高280萬噸,屆時將有供給過剩之虞。因此,可以推測六輕的擴廠將是著眼於未來的外銷市場。

1為石化業上游原料的產出走勢,顯示台灣19982003年的石化上游原料產量均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尤其2001年石化上游原料不論是烯烴類或是芳香烴類產品都2000年大幅增加,例如代表石化產業規模之指標性原料乙烯的產量2000150萬噸增加2001250,顯示2001年完工開始生產之六輕一、二期已發揮其產能效益。

六輕投產石化產業產業結構乙烯產能自給率提升產業關聯性影響度感應度分析石化上游原料產業鏈整合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