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引領台灣產業邁向低碳化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引領台灣產業邁向低碳化

馬公勉  (2009/06/05)    《台經月刊第32卷第6期》

低碳化的意義

產業結構低碳化與產業低碳化為相似卻不同之概念。產業結構低碳化,意指經濟體系長期朝向排除高耗能產業,轉以綠色能源產業及非能源密集產業為主發展。產業低碳化則是規範產業全部採用當時最佳可行技術標準,以使產業無論是在生產技術選擇、能源使用,均朝降低碳排放的方向發展。

以目前台灣產業結構來看,勞力密集產業大多外移東南亞或中國,而資本密集產業如鋼鐵石化業、重化工業與半導體、面板為首的高科技產業,是台灣相對較具競爭力優勢的產業,其中重化工業多屬高汙染、高耗水、高耗能產業,二氧化碳排放量大,若不規範重大生產投資案能源效率標準,屆時減量目標恐難達成2016~2020年要回到2008年的水準。

國際新興低碳經濟移轉的契機,將是國家產業發展升級或轉型之利基。低碳經濟起源於2003年英國政府發表能源白皮書:「我們能源的未來—建構一個低碳經濟(Our Energy Future:Creating a Low Carbon Economy)」。英國為工業革命之發源地,其白皮書內容及相關政策方向引起各國廣泛關注,包括歐盟、加拿大以及紐西蘭等國家,均紛紛提出邁向低碳經濟轉型的政策方案。英國能源白皮書包含三項重點:(1)英國除了努力實現京都議定書所規定的減量目標之外,將進一步在2050年以前,將其溫室氣體的排放,比目前的基準再降低60%,以宣示低碳經濟的到來;(2)英國將採取積極政策措施,進行全面經濟社會體質的調整,含括發展環境友善的能源、提高能源效率、改善能源基礎設施、發展低碳生產、低碳運輸與低碳社區等;(3)維持穩定的能源供應,發展再生能源,並確保家庭、特別是社會弱勢能負擔合理的能源價格。經濟成長已不是唯一衡量國家財富標準,故轉以思索追求同時兼顧經濟成長與環境保護,讓自然與環境資源得以永續利用,確保人均福利水準不會隨時間而減少,達到永續發展目標。

關於低碳經濟有幾點觀念需要釐清:(1)低碳不等於經濟停滯,低碳經濟的目標是朝向高附加價值與環境友善發展;(2)發展低碳經濟並非限制高耗能產業的引進,而是訂定效率標準規範產業符合最佳可行技術,並鼓勵綠色能源產業,以及高附加價值低耗能產業之發展;(3)低碳經濟影響到未來世代的福利,必須立刻採取行動;(4)發展低碳經濟並非等同高成本,關鍵往往在於制度與民眾對於節能減碳價值觀的轉變。

 

我國產業結構與各部門能源使用現況

從台灣近年來經濟發展趨勢可看出三級產業結構變化,以GDP來看,工業部門GDP占比逐年降低,至2008年僅占國內31.01%,服務業比重則不斷提高,2008年已達67.67%。換言之,就GDP而言國內產業結構顯然已有改善趨勢(圖1)。進一步分析各部門能源消費,2008年我國各部門總能源消費為11,931公秉油當量,相較2007年減少2.6%,按各部門別最終能源消費區分,工業部門占51.7%,其次為運輸部門占12.8%,服務業占11.5%,住宅部門占11.3%,能源部門占7.9%,農業部門占1.0%,非能源消費占3.8%,以工業部門能源消費占比最高占一半以上,其中化石燃料與電力占比相當,分別占50.9%與49.1%,然而電力需求持續成長趨勢,已呈凌駕化石燃料占比之勢。然其GDP僅貢獻31%。由此可之,全面提升工業部門能源使用效率,改善工業部門能源生產力,對全國整體節能減碳將可收立竿見影之效。

低碳經濟產業結構調整能源效率碳排放節能減碳綠色能源再生能源環境政策能源管理低碳發展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