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動態SNG】連鎖加盟=事業一步登天?!
李佳頤 (2011/02/05) 《台經月刊第34卷第2期》
連鎖加盟的商業模式在1979年就已在台萌芽,其型態為「事業透過契約之方式,將商標、服務標章或經營技術等授權他事業使用,並協助或指導他事業之經營,而他事業對此支付一定對價之繼續性關係」(注1)。為確保產業秩序,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在1999年頒布了加盟業主資訊揭露案件之處理原則,歷經多年後,為更貼近市場實務面,2009年再次修訂新的處理原則事項。
由於連鎖加盟是一種快速複製know-how的商業模式,因此能夠在短時間內大量展店,故在金融海嘯期間,政府推出了連鎖總部申請創業計畫補助新台幣200萬元上限以及創業開店5萬元的補助,希望能藉由連鎖加盟展店的特性,穩定商業活動的就業人口。
累積近30年的產業經驗,從本土到國際拓展,台灣的連鎖加盟業者自有一套經商法則;不過,連鎖加盟產業的發展日趨蓬勃,每每都有聲勢浩大的創業加盟展覽活動,但仍因缺乏具體完善的產業規範,加盟糾紛案件層出不窮。
連鎖加盟的商業模式,尤其對於中小企業,被視為快速擴大營運規模的途徑,對於經濟及就業都有正向帶動;但即便是發展成熟的美國、澳洲及日本,連鎖加盟的交易糾紛也不曾停過,促使各國政府,如美國和澳洲,仍持續檢視產業環境,以降低加盟總部和加盟主之間的訊息不對稱問題。
連鎖加盟之起源與各國經驗
連鎖加盟起源於美國,目的是支援美國軍人的退伍生活,為協助退伍軍人回歸一般生活後,能有一技之長照料自己,而連鎖加盟正巧為大量know-how傳遞的商業模式,符合退伍軍人從無到有的技能學習。美國連鎖加盟協會(IFA)在與美國Department of Veterans Affairs簽署官方備忘錄後,持續推動退伍軍人加入連鎖加盟事業活動(Veterans Franchise Programs),共計400個美國連鎖品牌參與該計畫(注2),截至2010年,已有1,779位加盟者是VetFran計畫下的參與者。
連鎖加盟雖本為協助退役軍人生活而起,但延伸至其他商業活動所用後,成長速度驚人,更蔓延到其他國家,連鎖加盟普及化的商業模式,為經濟帶來正向影響,並帶動當地連鎖加盟的發展。
(一)美國
1.連鎖加盟創造雙位數比重的就業與產出
根據美國連鎖加盟協會2005年的普查資料結果(表1),合計店面數共有773,436家,創造就業機會共計9,017,267個,並以勞力密集的速食餐廳工作機會最多,共有3,153,207個,店家數也有超過16萬家;次之的則是商業服務業(Business Service,專技產業),店面數最多,共計193,063,但就業機會的創造僅有1,347,750,乃速食餐廳業的1/2。
表1 2005年美國連鎖加盟產出與就業機會創造
雖連鎖加盟體系的品牌家數有909,253家,僅占私部門3.3%,創造的工作機會也只有私部門的8.1%,但因連鎖加盟體系發展而受惠的其他事業單位,合計的工作機會為20,974,636個,占私部門的15.3%,合計發放的薪資也占私部門的12.5%,全年產出更占私部門的11.4%,因此連鎖加盟對於國內經濟的帶動,以及就業的貢獻皆相當重要。
2.度過金融海嘯危機,連鎖加盟成長再起
金融海嘯過後,美國經濟重挫,連鎖加盟事業在經濟風暴期間也出現衰退,但隨著景氣逐漸的平穩,即便經濟指標數據仍不如預期表現,根據National Economic & Statistics的預測,美國連鎖品牌企業因經營體質較佳,2010年店家數將回溫至901,093家,就業也可望微幅成長0.4%,產出也由負轉正,為2.8%(表2)。
表2 2007~2010年美國連鎖加盟業之統計預測
(二)日本
1.連鎖加盟起步雖緩,但發展出在地經營體系
1963年日本開始連鎖加盟事業的發展,1966年因實施資本自由化而與美國企業締結合作關係,產業更進一步成長。日本雖引進美國的連鎖加盟概念,但在經營型態上,則發展出自己的在地模式。
連鎖加盟、商業模式、資訊不對稱、加盟糾紛、品牌授權、就業機會、法規制度、營運輔導、產業規範、投資風險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