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航向世界:創新創業在高雄的契機與展望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航向世界:創新創業在高雄的契機與展望

李伯言  (2018/02/08)    《台經月刊第41卷第2期》

在全球化經濟市場中,掌握應用科技與創新的力量及成功的商業模式,就能在未來站穩腳步。創新創業對台灣產業是未來經濟發展、改變國際格局的關鍵。本研究將針對創新創業、台灣創新創業環境、高雄市作為新南向基地的未來新創契機進行分析,以利產業發展與政策規劃。


創新創業在世界

(一)創新創業是什麼?

創新創業兩大元素:創新產品及可行商業模式,亦即開發某一市場中缺乏的元素,並以成功的經營方法進行獲利擴張(Braunerhjelm, 2010)。創新可以是瞄準市場不對等提供相應產品,也可以是全新的服務與產品;而創業也不一定是指成立全新公司,Bosma等(2016)指出,創業主要有二:(1)員工創業活動(Entrepreneurial Employee Activity),指在企業內部推出新產品新服務等,又或者成立新部門或者子公司與母公司配合;(2)一般人所熟知的全然地開啟新公司,稱為初期創業活動(Total Early-stage Entrepreneurial Activity)。新創公司的定義為營運時間小於三年半,且創辦人持有大部分股權,其中還能以各種不同性質進行細分。

創新創業的第一階段通常是研發出新型產品後,由自有資金加上家人朋友的資助將其發展成可行的產品。然後進入第二階段獲得天使投資人(Angel Investor)或者創投資金(Venture Capital)投資製造出最基本可行產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此時的融資常以可轉換債或者公司股權為交換。而第三階段則是以產品與創投資金,或者市場中潛在客戶進行接觸獲得A輪資本(Round A)並開始擴大生產與公司規模;而受限於公司規模,此階段新創公司通常還無法正常獲利,因此會進入B輪(Round B)募資擴大生產與創造新產品,此時資金來源是原本或新接觸的創投、私募基金等。最後則是C輪後的募資,新創公司已穩定成長,面對的課題是選擇持續永久經營、公開上櫃上市或者接受業界巨頭的併購,此時募資的主要來源則多屬私募基金,目的為擴展服務以及增加公司估值。

新創公司的創辦人也是另一焦點,他們通常有幾項特質(Incesulu et al., 2016):除人格特質外,與台灣普遍認為新創是年輕人追夢的認知不同,創辦人大多有五到十年工作經驗且通常具有深厚教育或研發相關背景;契機通常是發現市場機會,並得到外部資金發展新創公司。

創新創業高參與度孵化器新創政策生態系統創投資金產業轉型創業培育國際鏈結人才培養新南向契機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